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北史·刁雍传》

输入关键字:

《北史·刁雍传》


北史
原文
    刁雍字淑和,勃海饶安人也。曾祖协,从晋元帝度江,居京口,位尚书令。父畅,晋右卫将军。初,晋相刘裕微时,负社钱三万,违时不还,畅兄逵执而征焉。及诛桓玄,以嫌,先诛刁氏。雍与畅故吏遂奔姚兴,为太子中庶子。 
    及姚泓灭,与司马休之等归魏,请於南境自效。明元假雍建威将军。雍遂於河、济间招集流散,传檄边境。雍弟弥,时亦率众入京口,亲共讨裕。裕频遣兵破之。明元南幸邺,雍朝于行宫。明元问曰:“缚刘裕者,於卿亲疏?”雍曰:“伯父。”帝笑曰:“刘裕父子当应惮卿。”於是假雍镇东将军、青州刺史、东光侯,使别立义军。又诏雍令随机立效。雍於是招集谯、梁、彭、沛人五千余家,置二十七营,迁镇济阴。迁徐州刺史,赐爵东安伯。 
    后除薄骨律镇将。雍以西土乏雨,表求凿渠,溉公私田。又奉诏以高平、安定、统万及薄骨律等四镇,出车牛五千乘运屯谷五十万斛付沃野,以供军粮。道多深沙车牛艰阻求於牵屯山河水之次造船水运又以所边绾表常惧不虞造城储谷置兵备守诏皆从之诏即名此城为刁公城以旌功焉。皇兴中,雍与陇西王源贺及中书监高允等並以耆年特见优礼,锡雍几杖,剑履上殿,月致珍羞焉。 
    雍性宽柔,好尚文典,手不释书。明敏多智,凡所为诗、赋、论、颂并诸杂文百有余篇。又泛施爱士,恬静寡欲。笃信佛道,著《教诫》二十余篇以训子孙。太和八年,卒,年九十五,谥曰简。 

译文
    刁雍,字淑和,渤海饶安人.曾祖刁协,跟随司马睿渡江,定居京口,官至尚书令.父刁畅,任司马德宗的右卫将军.当初,刁畅兄刁逵因刘裕轻狡薄行,欠社钱三万,过期不还,把他抓起来当兵去了.等到刘裕诛杀桓玄,因与刁逵有仇,先诛刁氏一族.刁雍被刁畅旧吏藏了起来,投奔姚兴豫州牧姚绍所在的洛阳,后来又到了长安.刁雍博览群书,姚兴任命他为太子中庶子. 
    姚泓灭亡,刁雍与司马休之等人投奔魏国,请求在南疆效力.魏太宗答应了,授予刁雍建义将军的称号.刁雍于是在黄河、济水之间招集流散人马,传檄边境.刁雍堂弟刁弥也率军进入京口,亲族共同讨伐刘裕,刘裕派兵打败了他们.魏太宗南幸邺城,刁雍在行宫朝见皇上.太宗问:“先前听说卿家有人逮捕过刘裕,这人跟你是什么关系?”刁雍说:“是为臣的伯父.”太宗笑着说:“刘裕父子应当害怕爱卿.”于是授刁雍为镇东将军、青州刺史,东光侯,让他别立义军.皇帝又下诏让他随机应变,刁雍于是招集谯、梁、彭、沛百姓五千余家,置二十七营,迁镇济阴.朝廷任刁雍为徐州刺史,赐爵东安侯. 
    刁雍以本将军为薄骨律镇将.雍认为西面的土地缺少雨水,上表请求开凿水渠来灌溉公田和私田.又奉诏高平、安定、统万及臣所守四镇,出车五千乘,运屯谷五十万斛交付沃野镇,以供军粮.道路上多是深厚的沙,空车往来,尚且困难.又想办法在牵屯山河水的边上造船通过水路运输,又将自己掌管的边地情况上奏,经常担心有意外发生.建造城池来储备粮食,派兵守卫.朝廷都听从了他的建议,下令就把这座城叫刁公城,以表彰他的功劳.皇兴年间,刁雍与陇西王源贺以及中书监高允等人都以年高特被优礼,皇帝赐给刁雍几杖,准他可佩剑上朝,每月为他送去山珍海味. 
    刁雍性情宽柔,喜爱文典,手不释书,明敏多智.所写的诗赋颂论加上杂文,一共有一百多篇.又宽宏爱士,怡静寡欲.笃信佛道,撰教诫二十多篇,用以训导子孙.太和八年(484)冬天去世,享年九十五岁.朝廷赐给命服一套,赠帛五百匹,赠授仪同三司、冀州刺史,将军如故,谥称简. 

《北史·刁雍传》    


闻一多《色彩》欣赏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临江仙》
《齐桓公求管仲》
《沁园春·雪》
《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
归有光《归氏二贤传》
《静女》
《蜀相》
《隆中对》各个版本的原文
《自述苦学》
白居易《卖炭翁》
《垓下之围》
《王六郎》
《国殇》
对话古典:说“孝”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客至》
《汉书·终军传》
《清史稿·李之芳传》
《张衡传》
《雨霖铃》
《祭十二郎文》
《苦斋记》
韩非子《五蠹》
无名氏《醉太平》
《过故人庄》
《游沙湖》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墨妙亭记》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