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夹河之战

输入历史事件:

夹河之战

五代时,梁、晋之间的决战。贞明三年(公元917年)冬,晋王李存勖占据河北,遂兵锋南指,夺取黄河重要渡口杨刘城(今山东东阿县北杨刘村)。次年春,梁将谢彦章反攻杨刘城,决黄河水以阻晋军,为晋军击败。尔后双方调集重兵在胡柳陂(今山东鄄城北)决战,梁军被歼近三万人,晋军大将周德威父子战死,损失近三分之二。战事陷于胶着状态。贞明五年,晋军在澶州德胜(今河南清丰西南)夹黄河筑南北两城,屯兵据守,以浮桥相连。梁军也在德胜上游十八里处的杨村夹河筑垒,造浮桥相通。双方遂在杨刘、德胜、杨村等三地夹黄河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延至同光三年(公元923年),李存勖趁梁军结集于德胜城之际,用大将郭崇韬、李嗣源之策,率轻骑自杨刘渡河,奇袭汴京(今河南开封)。梁文武百官开城迎降,梁末帝自杀,后梁遂灭。前线梁军闻讯后,亦解甲归降。夹河大战,梁、晋双方均倾力而出,前后历时六年之久,是五代时期时间最长、伤亡最大、争夺最激烈,同时也是最残酷的一次战争。


【检索夹河之战 ==>】 古籍全文检索:夹河之战     全站站内检索:夹河之战


二月辛酉朔,帝在青城。
丙寅,金人堑南熏门路。
丁卯,金人邀上皇出城,诣军前。
金人逼帝及上皇易服,李若水抱帝哭,诋金人为狗辈。
金人又逼上皇召皇后、太子,孙傅留太子不遣。
若水在金营旬日,粘没喝召问立异姓状,若水骂之。
三月丁卯朔,帝在青城。
夏四月庚申朔,金人以二帝及太妃、太子、宗戚三千人北去。
上皇离青城,顶青毡笠,乘马,后有监军随之。
初,张叔夜闻金人议立异姓,谓孙傅曰:“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金人以太上皇及帝以素服见阿骨打庙,遂见金主于乾元殿。
[思齐按:以上俱为原文,因文章长而段落多,故未于首尾两端加引号。
《宋史》卷二二《徽宗本纪赞》:“迹徽宗失国之由,非若晋惠之愚、孙皓之暴,亦非有曹、马之篡夺,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
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三:“徽宗万机之暇,惟好书画,兴学校艺,如取士法。
张宁《宋徽宗诗画跋》:“徽宗优于翰墨,其所画多山林物致,与此卷类,诗亦殊有荒闲衰谢之思,岂心画所形,遂成诗画谶哉!人君一日万机,而能游心文艺,过于声色淫巧远矣,第不如明良之歌、山龙之绘为更重大耳。
爱新觉罗弘历《宋徽宗》:“多能无不精,君道失之深。
《宋稗类钞》卷二:“徽宗登极之初,皇嗣未广。
《宋史》卷二三《宋钦宗本纪赞》:“帝在东宫,不见失德。
李纲《渊圣皇帝东宫赐詹事李诗御书跋尾》:“渊圣皇帝毓德东宫,十有一年,仁孝恭俭,敷文四方,平居无所嗜好。
楼钥《恭题钦宗御画十八学士图》:“呜呼,钦宗游戏翰墨而为此,固为万世法。
王夫之《宋论》卷八《徽宗》一:“徽宗之初政,灿然可观,韩忠彦为之,而非韩忠彦之能为之也。
王夫之《宋论》卷九《钦宗》一:“靖康之祸,则王安石变法以进小人,实为其本。
关于江西诗派,陆九渊《陆象山全集》卷七《与程帅》写道:“伏蒙宠贶《江西诗派》一部二十家,异时所欲寻绎而不能致者,一旦充室盈几,应接不暇,名章杰句,焜耀心目,执事之赐,伟哉!诗亦尚矣,原于《庚歌》,委于《风》《雅》,《风》《雅》之变,壅而溢焉者也。
关于二陈,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写道:“二陈五言古皆学杜,所得惟粗强耳,其沉郁雄丽处,顿自绝尘。
关于三洪(四洪)兄弟,黄庭坚《洪氏四甥字序》写道:“洪氏四甥,其治经皆承祖母文城君讲授。
关于二林兄弟(林敏功、林敏修),《江西诗派小序•二林》写道:“二林诗极少,曾端伯作《高隐小传》,云有诗文百二十卷,今所存十五一二。
关于三僧(饶节、祖可、善权),《江西诗派小序•三僧》写道:“三僧中,如璧诗轻快似谢无逸,亦欠工。
关于二谢兄弟(谢逸、谢薖),陈师道《送黄生兼寄二谢二首》之二写道:“城西梁谢俱能文,穰丞精悍吾所闻。
关于二潘,张耒《柯山集》卷十八《潘大临文集序》写道:“士有闻道于达者,一会其意,涣然不疑,师其道,治其言,终身守之而不变,甚者或因是以取谤骂悔吝,而不悔其心,视世之乐无足以易之者,亦可谓有志之狷士矣。
关于陈与义,葛胜仲《陈去非诗集序》写道:“世言诗能穷人。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