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 干支壬寅 公元1962年

输入历史事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 干支壬寅 公元196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共中央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副 主 席
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副委員長
國 務 院 總 理
副總理
首都北京
毛澤東
劉少奇
宋慶齡 董必武
朱 德
羅榮桓等(同1961年)
周恩來
陳 雲等(同1959年)

月 曆 表

6675—354—2438054


干支
序數
星期
月序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公曆1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8 夏曆十二月  25 26 27 28 29 (4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回曆8月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藏曆十二月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1 22 23 24 25     
  公曆2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39 夏曆正月     27 28 29 30 (1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回曆9月     25 26 27 28 2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陽水虎年 藏曆一月     26 27 28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公曆3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40 夏曆二月     25 26 27 28 29 (4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續表


干支
序數
星期
月序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回曆10月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藏曆後一月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公曆4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41 夏曆三月 27 28 29 3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回曆11月 25 26 27 28 2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藏曆二月 26 27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公曆5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42 夏曆四月   27 28 29 (3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回曆12月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藏曆三月   27 28 29 30 1 2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公曆6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43 夏曆五月      2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382年 回曆1月      27 28 2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藏曆四月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公曆7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44
45
夏曆六七月 30 (38)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回曆2月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藏曆五月 30 1 2 3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公曆8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46 夏曆八月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7) 2   
  回曆3月    2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藏曆六七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29 30 30 1   
  公曆9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47 夏曆九月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 
  回曆4、5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 
  藏曆八月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公曆10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48 夏曆十月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6) 2 3 4     
  回曆6月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藏曆九月  3 4 5 6 6 7 8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公曆1 1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49 夏曆十一月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 3 4   
  回曆7月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 2 3   
  藏曆十月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0 1 2 3   
  公曆12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50 夏曆十二月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6) 2 3 4 5
  回曆8月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藏曆十一月       4 5 6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大事記

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擴大的工作會議(又稱為七千人大會)。2月12日至27日,中國佛教協會第三屆全國代表會議在北京召開,班禪額爾德尼·卻吉堅贊和應慈被選為名譽會長,喜饒嘉措被選為會長。3月2日,周總理在廣州召關的科學工作會議和戲劇創作會議上作《關於知識分子問題》的報告。4月17日,首都各界隆重集會,紀念世界文化名人、中國偉大詩人杜甫誕生1250週年。5月10日,雲南境外蔣軍殘部官兵兩年來有681人歸來向我投誠。6月13日,我國就老撾達成組織臨時民族團結政府協議發表聲明,指出這是和平解決老撾問題的 一個重大進展。7月25日,解放軍福建前綫司令部發佈通告,宣佈對駕駛艦艇起義的蔣軍海軍人員的獎勵規定和聯絡辦法。8月19日,我國歷史上收輯範圍最廣的一部古籍日錄書——《中國叢書綜錄》,由上海圖書館編纂完成,含古籍三萬八千多種,總字數達七百五十萬字,大大超過了以往所有《叢書日錄》的規模。9月9日,我空軍部隊在華東地區上空擊落美製蔣軍U-2型高空察機一架。10月20日,印度侵略軍在中印邊界東西兩段向我國邊防部隊發動全面進攻,我軍予以還擊。11月21日,我國政府就中印邊境武裝衝突發表聲明,宣佈中國邊防部隊自22日零時起,在中印邊界全綫停火。烏干達與我國建交。是歲,胡適卒(1891—1962)。




朱同与友人范准在京会面。
董纪已萌归隐之思。
宋讷除国子祭酒。
诏官学岁贡生员入京受试。
戴良卒,年六十七。
曾鹤龄(1383—1441)生。
谢肃试才文渊阁。
张羽奉旨撰滁阳王庙碑。
董纪过松江南村访陶宗仪。
萧仪(1384—1423)生。
谢肃等将舟行适福建,为文祭海神及山川诸神。
颁科举取士式。
释妙声《东皋录》刊行。
王叔英作《送台州卫镇抚欧阳侯序》。
刘彦昺率诸生祷于孔子。
朱善以征至京。
王翰用《洪武正韵》作诗。
刘绩、唐愚士等谒苏伯衡会饮。
孙作复官。
吴伯宗卒。
袁凯与友人观灯。
征茶陵刘三吾入京供职。
开会试科取士。
黄子澄(?——1402)会试第一。
陈循(1385—1462)生。
谢肃登福建鼓山,为诗三首。
练子宁殿试中榜眼。
练子宁以诗送花纶归娶。
诏编类《尚书》作科举用。
朱同卒,年四十六。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