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東周(春秋)及諸侯紀年 干支壬戌 公元前539年

输入历史事件:

東周(春秋)及諸侯紀年 干支壬戌 公元前539年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 號 謚 號 建 元 年 次 輔政者 備 注
東周 姬貴 洛邑  景王  6  
曲阜  昭公  3  
杵臼 營丘  景公  9 晏嬰 
新田  平公  19  
  景公  38  
  靈王  2  
商丘  平公  37  
 衞 帝丘  襄公  5  
宛丘  哀公  30  
上蔡  靈侯  4  
定陶  武公  16  
新鄭  簡公  27 子產 
  惠公  6  
餘祭    9  
益姑 淳于  文公  11  
穿  莊公  2  
  成公  36 
  悼公  8  
去疾  著邱公  2  
  獻公  40  
     489  

月曆表(建子)               4175—384—1524909


干支
序數
星期
月序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月末
陽曆
37      (36)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2
38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31
39  (3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2
4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31
41     (3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4.30
4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5.29
43 (3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6.28
4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7.27
     (3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8.26
4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9.25
46 (3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0.24
47 十一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1.23
48 十二    (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2.22

大事記

齊國晏子使晉,他是一個有锐利的政治眼光的人,對叔向分析了齊國政局的趨勢,曰:“齊政歸田氏”。叔向亦曰:“晉公室卑。” 夏,鄭簡公入晉,冬入楚。 北燕伯款,款欲殺公卿立幸臣,公卿誅幸臣,公怨,出奔齊。




庄辛本年前后生于楚。
庄辛姓氏,宋郑樵《通志·氏族略第四》:“庄氏,半姓。
庄周于本年或稍后见梁相惠施,以“腐鼠鹓雏”之喻讥讽惠施。
屈原行冠礼,作《橘颂》以明志。
《说苑·建本》说周召公“见正而冠”。
淳于髡说齐威王止伐魏在本年稍后。
屈原于本年或稍前供职楚兰台之宫,作《大招》为楚威王招魂。
由屈原二十岁行冠礼时所写《橘颂》,学习《诗·鸥枭》取喻方法和称说《尚书》中“伯夷”可知,屈原二十岁时已对《诗》、《书》等典籍十分熟悉,并有体会,自然会得到楚王的赏识。
王逸《楚辞章句·大招序》:“《大招》者,屈原之所作也,或曰景差,疑不能明也。
张仪恶陈轸于秦王,陈轮陈辞自解。
楚兰台之宫文学与学术活动当兴盛于本年以后。
兰台之宫应主要聚会一些长于诗歌辞赋的文人,或创作,或探讨学术,反映了当时楚国文化的兴盛。
荀况本年前后生于赵。
人们对荀子“年五十”还是“年十五”来游学于齐有不同看法。
荀况又称孙子、荀卿、孙卿子、荀子。
蒋伯潜《诸子通考·荀子略考》认为称人为“卿”是战国时风尚。
楚大司马昭阳攻齐,陈轸以“画蛇添足”之喻劝阻或在本年(《古文辞类纂》作《陈轸为齐说昭阳》)。
拟托苏秦说燕王之辞作于本年后。
记载楚国水陆贸易交通路线的《鄂君启节》铭文作于本年。
孟子本年或稍前自宋过薛经鲁至邹,在鲁时,曾劝阻鲁君以慎子为将军。
孟子在由宋至邹途中曾至鲁。
鲁平公元年,《史记·鲁周公世家》:“景公二十九年卒,子叔立,是为平公。
孟子于本年自邹至滕,滕君“馆于上宫”,厚待之,孟子答滕文公多次咨询,并回答然友关于丧、毕战关于井地、公都子关于滕更之疑问。
滕文公为世子时,与孟子有交往,并赞成孟子主张,故其即位后孟子便自邹至滕。
滕文公即位时间,应在齐封田婴于薛前后。
孟子至滕后,受到了很高待遇并与滕文公等人有一系列对话。
“农家”为战国时注重农业生产的一个学术流派,其学说也称为“神农之说”。
许行是战国时着名农家代表人物,楚人。
《神农》、《野老》当为农家与重农之他家杂著而成。
《神农》与《野老》自《隋书·经籍志》已不著录,则亡佚甚早。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