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输入历史事件: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公元1754年 本年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卷四:《乾隆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存。旧钞本。目二十八回,残存只十六回。半叶十二行,行十八字。有眉评,夹评,总评。此为今日所见最旧之红楼梦钞本。评者与曹雪芹甚近,脂砚斋为其别署。”甲戌本凡例:“红楼梦旨义。是书题名极多: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此三名,皆书中曾已点(晴)[睛]矣。如宝玉作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晴)[睛]。又如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即錾‘风月宝鉴’四字,此则《风月宝鉴》之点(晴)[睛]。又如道人亲眼见石上大书一篇故事,则系石头所记之往来,此则《石头记》之点(晴)[睛]处。然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然通部细搜检去,上中下女子岂止十二人哉?若云其中自有十二个,则又未尝指明白系某某,(极)[及]至红楼梦一回中,亦曾翻出金陵十二钗之簿籍,又有十二支曲可考。书中凡写长安,在文人笔墨之间,则从古之称;凡愚夫妇儿女子家常口角,则曰‘中京’,是不欲着迹于方向也。盖天子之邦,亦当以中为尊,特避其‘东南西北’四字样也。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则简,不得谓其不均也。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谓其不备。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但书中所记何事,又因何而撰是书哉?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致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以悦人之耳目哉?故曰‘风尘怀闺秀’乃是第一回题纲正义也。开卷即云‘风尘怀闺秀’,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阅者切记之。诗曰: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李峤(645—714)生。
杜审言(645?—708)生。
太宗幸晋祠,树碑制铭;谒并州大兴国寺,赋诗以记。
要》卷二七:“二十年正月,幸晋祠,树碑制文。
太宗还长安。
四日,诏令史臣重撰《晋书》。
太宗以王褒所书《大品般若经》一部并佛像等物赐萧瑀。
玄奘进献所撰《大唐西域记》。
太宗为敕勒诸部尊为天可汗,遂作诗以纪其事。
张昌龄等以文章浮艳为王师旦所黜。
太宗手诏贬责萧瑶.并论佛教之弊。
太宗赋诗饯别来济,许敬宗奉和。
卢照邻约十三岁,往扬州从曹宪受业。
必当亲至扬州,其《五悲•悲昔游》云:“忽忆扬州扬子津……茱萸湾兮杨柳春。
高士廉卒,太宗为作祭文。
诏以左丘明等二十一人配享孔子庙。
皇太子李治于太学释奠,许敬宗赋四言诗以美其事。
戊子,张昌龄献《翠微宫颂》,又试作《息兵诏》,太宗慰勉之。
崔仁师上《清暑赋》以讽太宗。
太宗在翠微宮,赋诗,旋还长安。
褚亮(560—647)卒,年八十八。
杨师道(?—647)卒。
太宗赐马周飞白书以称赞之。
太宗作《帝范》赐太子。
马周(60l—648)卒,年四十八。
皇太子李治引臣下入阁赋诗,并自制序。
平生所爱,然未之为也。
徐惠上疏谏太宗兴宫室,动军旅。
太宗作《玉华宫铭》,诏令太子以下并和。
敕秘书省手写玄奘新翻经、论为九本,与雍、洛等九州辗转流通。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