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为本年秋初至宣城时作。

输入历史事件:

为本年秋初至宣城时作。

公元753年 秋
为本年秋初至宣城时作。

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听蜀僧濬弹琴》《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独坐敬亭山》《题宛溪馆》等诗,多写及秋景,当为同时之作。李白又有《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宣城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响山不同此赏醉后寄崔侍御二首》《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游敬亭寄崔侍御》《寄崔侍御》等诗,亦为本年秋在宣城所作。宇文太守名不详,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诗,当即此人;崔侍御谓崔成甫,时当客游宣城。详见郁贤皓《李白丛考•李白诗中崔侍御考》。又李白《宣州谢朓跳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题下注:“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按此诗题当以“一作”为是,详见詹锳《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应是》,载《文学评论》1983年第2期。李华本年前后在监察御史任。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华)中集序》:“(天宝)十一年,拜监察御史,会权臣窃柄,贪猾当路,公入司方书,出按千石,持斧所向,郡邑为肃,为奸党所嫉,不容于御史府,除右补阙。”诗当作于李华拜监察御史之后,除右补阙之前,时在本年秋,说见安旗《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该诗按语。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谢公亭》当为同时之作,谢公即谓谢朓。又李白《观胡人吹笛》:“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当作于本年十月,附记于此。按以上诸诗中多有名作。《独坐敬亭山》《诗薮》内编卷六:“绝句最贵含蓄。青莲‘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亦太分晓。……宋人以为高作,何也?”《而庵说唐诗》卷五:“白七言绝佳,而五言绝尤佳,此作于五言绝中,尤其佳者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诗评选》卷一:“兴比超忽。”《唐诗镜》卷一九:“雄情逸调,高莫可攀。”唐宋诗醇卷七:“遥情飙竖,逸兴云飞,杜甫所谓‘飘然思不群’者,此矣。千载而下,犹见酒间岸异之状,真仙才也。”《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曾季艇斋诗话评云:“李白云:‘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按即此诗颈联)老杜云:‘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气焰盖相敌。陈无己云:‘寒心生蟋蟀,秋色上梧桐。’盖出于李白也。”


孔子弟子言偃(字子游)卒于本年前后。
墨子在鲁,闻公输般将攻宋,与其辩论。
墨子何时至鲁难以确定。
“西河学术中心”始于本年稍后。
周定王二十四年(前445年)魏文侯即位后,礼贤下士,任用李悝为相,吴起为西河郡守,西门豹为邺令,并以乐羊为将攻取中山,使魏最先富强。
墨子自鲁之楚,止楚攻宋并劝楚王勿攻郑,后又献书楚惠王,未受。
《战国纵横家书》第十四章言“宋以淮北与齐讲”,第十七章言“楚割淮北”。
由《墨子·耕柱》、《鲁问》记载墨子与鲁阳文君的对话可知,楚欲攻宋时亦欲攻郑,墨子亦止之。
曾子卒于本年前后。
曾子在孔子弟子中年纪较轻。
曾子着述,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以为:孔子以为曾参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
《论语·泰伯》“曾子有疾”两章作于本年后。
《孔子诗论》成于本年后。
墨子或闻见莒亡。
《国语·晋语九·赵襄子使新稚穆子伐狄》作于本年或稍后。
墨子在鲁游其弟子公尚过于越,公尚过受越王之托至鲁请墨子,墨子答之。
伯鱼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尝困于宋。
墨子与鲁穆公有所论说。
墨子自鲁游齐在本年或稍后。
《管子·水地》作于本年后数年间。
在战国论说体文学发展中占有一定地位的《黄帝四经》作于本年前后。
《黄帝四经》的作者,有郑、楚、越、齐诸说。
今本《老子》改订成书于本年或稍前。
《老子》现有三种本子:今本《老子》、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竹简《老子》。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否定了其书晚出的看法。
或为关尹遗说的《太一生水》成于本年前后。
《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关尹子》九篇。
1993年在湖北荆门沙洋区四方乡郭店村战国楚墓出土竹简中,有“太一生水”等文字。
申不害本年前后生于郑。
《吕氏春秋·任数》高注:“申不害,郑之京人。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