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徐州

输入关键字:

徐州

①古九州之一。《书·禹贡》:“海、岱及淮惟徐州。”《尔雅·释地》:“济东曰徐州。”海指今黄海,岱是泰山,淮是淮水,济东即济水以东。②西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北和山东东南部地区。东汉治郯(今山东郯城县),三国魏移治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东晋初失淮北地,治所南迁。后得淮北,义熙七年(411)乃分淮北为北徐州,治彭城;淮南仍为徐州,治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又改徐州为南徐州,北徐州为徐州。东晋、北朝以后辖境缩小。隋大业改徐州为彭城郡。唐初复为徐州。治所仍在彭城。辖境相当今江苏徐州、铜山、沛县、丰县,安徽的淮北、濉溪、宿州、萧县、固镇、怀远,山东的枣庄、滕州、微山等市、县地。宋时辖境南缩,今安徽萧县为其所属。隶京东西路。元至正时升为徐州路。不久降为武安州。明洪武初复为徐州。辖境仅今江苏徐州、铜山、沛县、丰县及安徽萧县、砀山等市、县地。清雍正时升为府。③十六国后秦置。治项(今河南沈丘县)。辖境相当今河南商丘、太康、商水以东地区和安徽毫州、涡阳、蒙城等市县。④十六国后燕置。治黄巾固(今山东章丘市),后移治黎阳(今河南浚县东),旋又移治鄄城(今山东鄄城县北)。⑤十六国南燕置。治莒城(今山东莒县)。辖境约当今山东沂山东南迄滨海一带。⑥北魏延和二年(433)置。治济阳(今河南兰考县东北)。皇兴初废。⑦南朝宋置。治燕县(今凤阳县东北)。辖境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南包有蚌埠、凤阳、明光、来安、滁州、全椒等市县地。齐改为北徐州。⑧春秋战国齐邑。即薛。在今山东滕州市南。《竹书纪年》:“梁惠王三十年(前340),下邳迁于薛,改名徐州”(《史记·孟尝君列传》张守节正义引);《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楚世家》:“楚威王伐齐,败之于徐州”,皆指此。⑨战国齐西北界上邑,后入燕、赵。在今河北大城县。《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简公出奔,田氏之徒追执简公于徐州”;又威王曰:“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皆即此。一作“平舒”。《赵世家》“燕以葛、武阳、平舒与赵”。西汉置东平舒县。


【检索徐州 ==>】 古籍全文检索:徐州     全站站内检索:徐州

中德汉口租界合同
中德胶济铁路章程
中日为朝鲜商订专条
中日本溪湖煤矿合同
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
中华民国北伐先锋队
中华民国军政府条例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
中国民族权力消长史
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
中国革命实地见闻录
中国商业研究会月报
中法巴黎停战议定书
中俄乌里雅苏台界约
中俄北满洲税关章程
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
中俄松花江行船章程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俄塔尔巴哈台界约
中日大冶矿山借款合同
中日船只遭险拯救章程
中日新奉吉长铁路协约
中华民务兴利公司债券
中华民国军光复上海记
中英广九铁路借款合同
中英沪宁铁路借款合同
中英修订藏印通商章程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