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输入关键字:

时间计量单位。古代漏壶用箭指示时刻,箭上有一条条刻痕,箭上浮或下沉时可看以定时间,箭上浮或下沉一个刻划,可以作为一个时间单位,称为“”。殷商时代定一天为百刻,西汉时曾短期改为一百二十刻,但不久又恢复百刻。南朝梁天监六年(507)曾改为九十六刻。大同十年(544),又改为一百零八刻。陈文帝天嘉年间又复百刻。直至明末才又提出改为九十六刻,清初以后定为正式制度。古代一天为十二时辰,对百刻制而言,一个时辰等于八刻又三分之一。这三分之一称为小刻。宋以后又规定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就相当于今二十四小时制度。分成初、正后时辰“初”和时辰“”就各是四刻又六分之一刻。从初刻、一刻、二刻到三刻,这四个刻是正刻;再下面的四刻就是零数的六分之一刻。与一日的时间分划制度相联的,还有一种昼夜漏刻制度,明确规定一天昼长多少刻,夜长多少刻。秦和西汉大约规定冬至日昼漏四十刻,夜漏六十刻;夏至日昼漏六十刻,夜漏四十刻。春、秋分则昼夜漏各五十刻。现代时刻制则采用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小时四刻,全天九十六刻;每刻十五分钟,时、分、秒为六十进制。


【检索刻 ==>】 古籍全文检索:刻     全站站内检索:刻

天子门生
天王玉玺
天元一释
天父圣旨
天公将军
天文观生
天文博士
天书封祀
天水郡王
天水郡公
天兄圣旨
天仪治平
天册万岁
天主实义
天汉元宝
天台大师
天台山记
天地一指
天地之性
天地太师
天庆元宝
天庆宝钱
天关客星
天兴宝会
天安礼定
天足会报
天启通宝
天国新历
天命之性
天命通宝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