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输入关键字:

政区名。宋太祖为革除唐末以至五代藩镇自擅财赋不上交中央的积弊,设诸道转运使,以掌握地方财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尽罢天下节镇所领支郡,使原有统辖数州的节度使只统一州,于是军监与府州同列,其行政得直接于中央。而地方财政则委诸转运司,转运使或辖水路或司陆路,路之名始于此。路作为监理财政的临时区划,初无定制,如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有二十一路,七年(公元982年)有十九路,端拱二年(公元989年)有十八路,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减为十六路。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废除路名,地方行政复行二级制,然因全国府州军监多至三百余,遂利用转运使为中央与府州间的桥梁,令转运使于理财外兼理民刑监察等事。于是转运使逐渐演变为监临州县的长官,路于是也变成了行政区划,如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以后的道制。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始定全国为十五路,真宗时增为十八路,神宗时又增为二十三路。南宋时淮河以北土地为金所占,偏安江南,分全境为十六路。金承宋制,五京及十四总管府均有路的建制,共十九路。元于中书省和行中书省之下设路,路领州、县或领府。文宗至顺中,全国共分一百八十五路,大都、上都两路设都总管府,其余各路设总管府。明代废。


【检索路 ==>】 古籍全文检索:路     全站站内检索:路

一品
一王
一卿
一命
一人
一丈夫
一字王
一经博士
一品大夫
一品夫人
乙字库大使
二丞
二营
二帝
二皇
二师
二后
二傅
二祖六宗
二十四长
二十八将
二帝三王
二营都尉
二十七世妇
二千石尚书
二千石长吏
二千石官长
二十九文散官
二千石墨绶长吏
七相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