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諧聲序 | 19555 |
字頭 | 甘 |
聲序 | 1008 |
形序 | 21 |
明細聲旁 | 甘 |
聲形-聲 | |
聲形-形 | 口丶 |
字類 | 會意 |
聲旁 | 甘 |
廣韻反切 | 古三 |
上字 | 古 |
下字 | 三 |
廣韻 | 甘說文作目美也又隴右州本月支國漢匈奴觻得王所居後魏爲張掖郡又改爲州取甘峻山名之界有弱水祁連山上有松栢五木美水茂草冬温夏涼又有仙樹人行山中飢即食之輒飽不得持去平居時亦不可見也又姓武丁臣甘盤之後又漢複姓有甘莊甘士甘先三氏古三切七 |
補充 | |
廣韻字序 | 9359 |
切韻擬音與音系(poem版) | kɒm |
切韻拼音(poem版) | koam |
聲紐 | 見 |
呼 | 開 |
等 | 一 |
韻部 | 談 |
調 | 平 |
聲類 | 見 |
攝 | 咸 |
現代北京音理論音 | gan1 |
聲 | g |
韻 | an |
調1 | 1 |
中古拼音(polyhedron 版) | kam |
聲紐1 | 見 |
呼1 | 開 |
等1 | 一 |
韻部1 | 談 |
調2 | 平 |
聲類1 | 見 |
攝1 | 咸 |
廣韻頁序 | 下平47右 |
頁内字序 | 39 |
小韻序 | 1088 |
小韻内字序 | 1 |
唐-全本補字 | |
唐-全本字數 | 6 |
唐-全本反切 | 古三 |
唐-裴本反切 | 古三 |
唐-裴本字序 | 1 |
唐-裴本字數 | |
唐-裴本補字 | |
合併-廣韻 | 古三:甘說文作目美也又隴右州本月支國漢匈奴觻得王所居後魏爲張掖郡又改爲州取甘峻山名之界有弱水祁連山上有松栢五木美水茂草冬温夏涼又有仙樹人行山中飢即食之輒飽不得持去平居時亦不可見也又姓武丁臣甘盤之後又漢複姓有甘莊甘士甘先三氏古三切七 |
合併-廣韻反切 | 古三 |
合併擬音 | kɒm |
是否聲旁 | 聲旁 |
是否次級聲旁 | 次級聲旁 |
聲形析微 | 與曰不同,曰爲點在口上,甘爲點在口中 |
先秦韻部 | 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