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鸭脚木皮

输入关键字:

鸭脚木皮

《中药大辞典》:鸭脚木皮

药材名称鸭脚木皮

拼音Yā Jiǎo Mù Pí

别名西加皮(《陆川本草》),鸭脚皮(《岭南草药志》)。

出处《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鹅掌柴根皮树皮

原形态鹅掌柴,又名:鸭脚树(《生草药性备要》),鸭脚木(《岭南采药录》),鸭母树、鸭母爪、公母树、伞托木、五指通、鸭掌柴。

乔木或灌木,高2~15米。掌状复叶,小叶5~9,革质,椭圆形或长卵圆形,长7~17厘米,宽3~6厘米,几秃净,先端急尖,基部锐至钝,全缘;叶柄长8~25厘米,小叶柄长约2~5厘米;托叶半圆形。花小,白色,芳香,伞形花序;萼有毛,或无毛,边缘有5~6个细齿;花瓣5,肉质,长2~3毫米;雄蕊5;雌蕊1,子房5室,花拄短,长不达1毫米。核果球形,直径3~4毫米。花期冬季。

本植物的根(鸭脚木根)、叶(鸭脚木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长绿阔叶林中或向阳山坡。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浙江、台湾等地。产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树皮呈长方形块片状,向内方微弯,长3~5.5厘米,阔2.5~3.5厘米,厚0.2~0.3厘米,外面灰暗色有不明显的横向皮孔,内面灰棕色而光滑。质地疏松,木栓易于脱落,有时可见内皮之块片,横切面强纤维性,能层层剥离。气微香。

化学成分皮含酚类、氨基酸、有机酸。

性味苦涩,凉。

①《生草药性备要》:"根皮:味涩,性平。"

②《岭南采药录》:"味苦。"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苦涩,凉。"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骨折。

①《生草药性备要》:"根皮:治酒病,洗烂脚,敷跌打,十蒸九晒,浸酒祛风。"

②《岭南采药录》:"治斑痧毒,以之煎水服。"

③《陆川本草》:"驳骨止血,消肿止痛。治风湿骨痛,跌打骨折,伤积肿痛,刀伤出血。"

④《岭南草药志》:"除湿舒筋活络,清胃肠酒湿积滞。"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发汗解表,祛风除湿。治流感发热,咽喉肿痛,风湿骨痛,跌打瘀积肿痛。"

⑥《广西中草药》:"活血祛瘀,清热。治风湿,跌打,烧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酒炒敷或熬水冼。

复方①接骨方:生鸭脚木皮六两,生犁片木叶四两,生官榕木叶四两,雄鸡一只。共捣烂,双酒炒热敷患处,二十四小时去药,再加酒炒热熨患处。(《陆川本草》)

②治红白痢疾:鸭脚木皮去外皮,洗净,一蒸一晒,用四两,水煎服。(《岭南草药志》)

③治风湿骨痛:鸭脚木皮六两,浸酒一斤。每日服两次,每次五钱至一两。(《广西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鸭脚木皮

药材名称鸭脚木皮

拼音Yā Jiǎo Mù Pí

英文名Bark of Ivy Tree, Bark of Common Schefflera, Ivy Tree Bark

别名西加皮、鸭脚皮、鸭脚木鸭脚罗伞、九节牛、小叶鸭脚木、汉桃树、七叶莲、江木母、脚母树、鸭麻瓜、鸭母有

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取鸭脚木的树皮半斤,捣烂煎汤服后,再服生油一至二两,可解木薯中毒,亦可解大茶药中毒,解痧毒;洗漆疮。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鹅掌柴的根皮、茎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efflera octophylla (Lour.) Harms [Aralia octophylla Lour. ]

采收和储藏:根、根皮全年可采。根洗净,切片,晒干;根皮洗净,蒸透,切片,晒干。

原形态常绿乔木或大灌木,高2-15m,胸径可达30cm以。树皮灰白色,枝条粗壮,平时有皱纹,幼时密生星状短柔毛,不久毛渐脱落至稀。掌状复叶互生,小叶6-9;叶柄细长,圆柱状,长15-30cm,小叶柄长2-5cm;托叶半圆形。小叶革质或纸质,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9-17cm,宽3-5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稀圆形,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上面深绿,下面灰白色,幼时必被星状短柔毛,后渐脱落;侧脉7-10对,网脉不明显。花序为伞形花序聚生成大型圆锥花序顶生,初密生星状短柔毛,后渐脱落;萼疏被星状短柔毛至无毛,边缘有5-6个细齿;花瓣5,肉质,花后反曲,长2-3mm,白色,芳香;雄蕊5,长过花瓣;子房下位,5-7室,花柱合生成粗短的柱状,长约0.5mm。浆果球形,直径约5mm,熟时暗紫色。花期11-12月,果期翌年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常绿阔叶林中或向阳山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及半阴环境,稍耐贫瘠,在阳坡亦能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格。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播各在春季1-2月进行,发芽温度为21-24℃,幼苗生长迅速,苗高5-7cm时,移植1次,次年即可定植。

田间管理 一般管理夏季宜半阴,秋、冬需日晒,冬季越冬要求5℃以上温度。

性状性状鉴别 树皮呈卷筒状或不规则板块状,长30-50cm,厚2-8mm。外表面灰白色或暗灰色,粗糙,常有地衣斑,具类圆形或横向长圆形皮孔。内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具细纵纹。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纤维性。气微香,味苦、涩以皮薄、均匀、卷筒状者为佳。

化学成分茎皮中含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3α-羟基羽扇豆-20(29)-烯-23,28-二酸[3α-hydroxylup-20(29)-ene-23,28-dioic acid][1]。

药理作用煎剂用平板纸片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味辛;苦;性凉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烫伤;无名肿毒;风湿痹痛;跌打损打;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虚寒者及孕妇忌服。”

复方①接骨方:生鸭脚木皮六两,生犁片木叶四两,生官榕木叶四两,雄鸡一只。共捣烂 ,双酒炒热敷患处,二十四小时去药,再加酒炒热熨患处。(《陆川本草》)②治红白痢疾:鸭脚木皮去外皮,洗净,一蒸一晒,用四两,水煎服。(《岭南草药志》)③治风湿骨痛:鸭脚木皮六两,浸酒一斤。每日服两次,每次五钱至一两。(《广西中草药》)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根皮:治酒病,洗烂脚,敷跌打,十蒸九晒,浸酒祛风。

2.《岭南采药录》:治斑痧毒,以之煎水服。

3.《陆川本草》:驳骨止血,消肿止痛。治风湿骨痛,跌打骨折,伤积肿痛,刀伤出血。

4.《岭南草药志》:除湿舒筋活络,清胃肠酒湿积滞。

5.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发汗解表,祛风除湿。治流感发热,咽喉肿痛,风湿骨痛,跌打瘀积肿痛。

6.《广西中草药》:活血祛瘀,清热。治风湿,跌打,烧伤。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鸭脚木皮 ==>】 古籍全文检索:鸭脚木皮     全站站内检索:鸭脚木皮
参伍不调
参芪益气汤
参附养营汤
参苓平胃散
线障
绀(gàn 干)
绀珠丹
练功
练睛
细脉
细理
细米草
细连翘
细辛丸
细辛汤
细辛膏
细须草
细黑豆
细水麻叶
细叶沙参
细叶莠竹
细辛幌子
细独脚金
细叶飞扬草
细叶凤凰尾
细叶龙鳞草
细叶亚婆草
细叶金鸡尾
细辛大黄丸
细独脚马骝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