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豉虫

输入关键字:

豉虫

《中药大辞典》:豉虫

药材名称豉虫

拼音Chǐ Chónɡ

别名豉母虫(《补缺肘后方》)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豉虫科昆虫豉虫全虫

原形态体椭圆形,雄虫长约7毫米,雌虫较大。色黑或黄,有光泽。头顶及前胸背皆光滑。上唇多直皱。复眼分离,有上下2对,上方1对,适于空气中视物;下方1对,适于水中视物。触角短小,分为9节,色黑,但第2节之分枝褐色。足3对,赤褐色,前肢长,中、后两肢短小而侧扁,适于游泳。翅鞘有刻点,尾端略突出翅外。

生境分部生活于池沼中,常在水面旋回游泳,夜间每飞行空中。以捕取小虫为食。卵产于水草上,幼虫成长后,造茧化蛹而变为成虫。

性味《本草拾遗》:"消毒。"

功能主治《本草拾遗》:"蚀息肉,敷恶疮。"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豉虫

药材名称豉虫

拼音Chǐ Chónɡ

英文名Weaver

别名豉母虫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豉甲科动物豉豆的全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yrinus curtus Motsc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鲜用,或用沸水烫死后晒干。

原形态豉虫体椭圆形,雄虫长约7mm,雌虫较大。色黑或黄,有光泽。头顶及前胸背皆光滑。上唇多直皱。复眼分离,有上下2对,上方1对,适于空气中视物;下方1对,适于水中视物。触角短小,9节,黑色,但第2节的分枝褐色。足3对,赤褐色,前肢长,中、后两肢短小而侧扁,适于游泳。翅鞘有刻点,尾端略突出翅外。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活于池沼中常在水面旋回游泳,夜间飞行空。

资源分布:他布于我国南方各地。

性味有毒

归经心;脾经

功能主治蚀息肉;解毒。主息肉;恶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内服宜慎。

各家论述《本草拾遗》:蚀息肉,敷恶疮。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豉虫 ==>】 古籍全文检索:豉虫     全站站内检索:豉虫
鲮鲤甲
獭爪丸
獭肝散
磨法
磨裆
磨风丸
磨挡草
磨盘树子
磨障灵光膏
癀走
瘭疽
瘰疬
瘰疬风
瘰疬漏
瘿气
瘿瘤
瘿瘤发
瘴气
瘴疠
瘴疟
瘴毒
瘴疽
瘴疟指南
瘴毒脚气
癃闭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