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荨麻

输入关键字:

荨麻

《中药大辞典》:荨麻

药材名称荨麻

拼音Xūn Má

别名寻麻(《益部方物略记》),蝎子草(《人海记》)。

出处本草图经

来源为荨麻科植物麻叶荨麻、狭叶荨麻等的全草。夏、秋季采,切段晒于。

同属植物裂叶荨麻(分布西南及湖北、浙江)、宽叶荨麻(分布华北及东北)亦同供药用。

原形态麻叶荨麻,又名:焮麻

多年生草本。茎高达150厘米,有棱,生螫毛和紧贴的微柔毛。叶对生,叶片轮廓五角形,长4~12厘米,宽3.5~12厘米,3深裂或3全裂,1回裂片再羽状深裂,两面疏生短柔毛,下面疏生螫毛;托叶离生,狭三角形。雌雄同株或异株,同株者雄花序生于下方。花序长达12厘米,雄花序多分枝;雄花直径约2毫米,花被片4,雄蕊引雌花花被片4深裂,花后增大,包着果实,长达2.5毫米,有短柔毛和少数螫毛,柱头画笔头状。瘦果卵形,扁,长约2毫米,灰褐色,光滑。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山野、路边、草原、坡地。分布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②狭叶荨麻

多年生草本。茎高40~150厘米,四棱形,有螫毛,分枝或不分枝。叶对生,披针形或狭卵形,长4~10厘米,宽1.2~2.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尖锯齿,上面疏生短毛,下面沿脉上有疏生短毛;托叶分生,条形。雌雄异株,花序长达4厘米,多分枝;雄花花被片4,雄蕊4;雌花较雄花小,花被片4,在果期增大,柱头画笔头状。皮果卵形,扁,长约1毫米,光滑。

生于山坡、林边或沟边。分布我国北方及东北地区。

化学成分麻叶荨麻全草含多种维生素、鞣质。茎皮主要含蚁酸、丁酸及有刺激作用的酸性物质等。

性味辛苦,寒,有毒。

①《纲目》:"辛苦,寒,有大毒。"

②《四川中药志》:"甘,微寒,有小毒。"

③《新疆中草药手册》:"苦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治风湿疼痛,产后抽风,小儿惊风,荨麻疹。

①《益部方物略记》:"善治风肿。"

②《本草图经》:"疗蛇毒。"

③《蜀语》:"红者可治齁症。"

④《纲目》:"风疹初起,以此点之。"

⑤《黔书》:"可已疯。"

⑥《纲目拾遗》:"浴风,采取煮汁洗。"

⑦《新疆中草药手册》:"祛风湿,解痉,和血。"

⑧《黑龙江主要野生药用植物的鉴别及中草药新制剂》:"治小儿麻痹,风湿,疝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炖肉。外用:捣汁涂或煎水洗。

注意本草图经》:"误服之,吐利不止。"

复方①治风湿性关节炎:麻叶荨麻适量,煎汤擦洗。

②治产后抽风,小儿惊风:麻叶荨麻少许,水煎服。

③治荨麻疹:麻叶荨麻鲜苗,捣汁涂擦。

④治毒蛇咬伤:麻叶荨麻适量,捣烂敷患处。(选方出《内蒙古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荨麻

药材名称荨麻

拼音Xūn Má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

1.《蜀语》:蠚草,苗似苎麻,芒刺螫人,痛不可忍。有红白两种:红者可治齁症;白者煎汤浸糯米为粉,油煎甚松。用叶喂猪易壮。

2.《纲目》:荨麻,川、黔诸处甚多。其茎有刺,高二、三尺;叶似花桑,或青或紫,背紫者入药。上有毛芒可畏;有花无实,冒冬不雕,挼投水中,能毒鱼。

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宽叶荨麻、荨麻、狭叶荨麻、麻叶荨麻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Urtia laetevirens Maxim.2.Urtica fissa Pritz3.Urtica amgustifolia4.Urtica cannabin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1.多年生草本。茎高40-100cm。疏生螫毛和微柔毛,不分枝或分枝。叶对生;叶柄长1-3cm;托叶每节4枚,离生,有时上部多少合生,披针形;叶片狭卵形是宽卵形,长4-9cm,宽2.5-4.5cm,先端短渐尖至长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有锐牙齿或锯齿,两面疏生刺毛和细糙毛,钟乳体短杆状,有时点状;基出脉3条。雌雄同株;雄花序生于茎上部叶腋,长约达8cm;花被片4,雄蕊4;雌花序生于下部叶腋,较短;花被片4,有细糙毛,柱头画笔头状。瘦果卵形,稍扁,长达1.5mm。花期3-5月,果期5-8月。

2.多年生草本,茎高60-100cm。生螫毛和反曲的微柔毛。叶对生;叶柄长l-7cm;托叶合生,卵形;叶片宽卵形或近五角形,长及宽5-12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近掌状浅裂,裂片三角形,有不规则牙齿,下面生微柔毛,沿脉生螫毛。雌雄同株或异株;雄花序长达10cm,具稀疏分枝,在雌雄同株时生雌花序之下;雄花直径约2mm,花被片4;雌花序较短,分枝极短,雌花小,长约0.4mm,柱头画笔头状,瘦果近球形,扁平,有细柔毛。种子有黄色细点。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3.多年生草本,高达150cm。茎直立,有四棱,被螫毛。单叶对生;叶柄长8-17mm;托叶线形,分离;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4-12cm,宽1.2-2.8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粗锯齿,齿尖朝向叶的先端。雌雄异株,花序长达4cm,多分枝;雄花直径约2mm,花被4;雄蕊4;雌花较雄花小,花被片4,果期增大;于房长圆形,柱头画笔头状。瘦果卵形,长约1mm,包于宿有的花被内。花期7-8月,果期8-10月。

4.多年生草本,茎高达150cm。有棱,被螫毛和紧贴的微柔毛。叶对生;叶柄长2-8cm;托叶离生,狭三角形;叶片五角形,长4-12cm,宽3.5-12cm,3深裂或3全裂,一回裂片再羽状深裂,两面疏生短柔毛,下面疏生螫毛。雌雄同株或异株;花序长达12cm,雄花序多分枝,雄花直径约2mm,花被片4,雄蕊4;雌花花被片花后增大,长达2.5mm,有短柔毛和少数螫毛,柱头画笔头状。瘦果卵形,扁,长约2mm,光滑。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山地林下或沟边。

2.生于海拔1000m左右的山坡路旁草丛中或沟边。

3.生于山地林边或沟边。

4.生于干燥山坡或沙丘坡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2.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3.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地。

4.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1)宽叶荨麻 切成短段,长短不等,茎长1.4-3.8cm,直径1.5-4mm,绿色至红紫色,有钝棱,疏生螫毛和短柔毛,节上有对生叶,叶绿色,皱缩易碎。花序穗状,皱缩,数个腋生,具短总梗。瘦果密集,宽卵形,稍扁,长约1.5mm。体轻,质软。气微,味淡、微辛。

(2)荨麻 与前种区别:叶片具5-7对掌状浅裂,裂片有三角状粗锯齿。以身于,茎、叶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 宽叶荨茎横切面: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毛茸少;腺毛的头2-4个细胞,柄为单细胞;非腺毛1-2个细胞,弯曲。表皮细胞1层,扁平长方形或稍不规则多边形的细胞,外壁细胞,近韧皮部有厚壁细胞2-5层,排成弧形,其中散在少量纤维;厚壁细胞多边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层纹明显,胞腔大。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较窄,筛管群散在,形成层明显,木质部较宽,木化,由导管、本纤维、木细胞和木射线组成,木射线1-4列细胞。髓部发达,薄壁细胞较大,近木质部细胞稍小,中心有骨髓腔。簇晶在韧皮部分布较多,排成弧形,在皮层和髓细胞中亦散在,直径14-42pm。叶横切面: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上表皮细胞扁平长方形,内含浅黄棕色不定形块状物,有的类结晶状;下表皮细胞稍小;上、下表皮可见非腺毛和腺毛,下表皮非腺毛稍多,l-2个细胞,多弯曲,少直立,壁稍厚;腺毛2-4个细胞,柄为单细胞。栅栏组织为1列长柱状细胞,排列紧密;海绵组织由3-6层类圆形和长圆形细胞组成。主脉明显向下突出,上部微凹,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U”字形,韧皮部有10多层薄壁细胞,筛管群散在,近木质部处有草酸钙簇晶,直径14-19μm;主脉上、下表皮下有2-4层厚角细胞。叶表面制片: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气孔不定式、不等式,非腺毛较上表皮多。上、下表皮有类结晶状或不定形块状物,直径14-28μm,浅黄棕色。腺毛头2-4个细胞,柄单细胞。粉末特征:暗绿色。非腺毛多见,l-2个细胞,稍弯曲,长87-162μm。草酸钙簇晶多见,直径7-19μm,存在薄壁细胞中。腺毛少见。栅栏组织为1列长柱状细胞,其外为1层表皮细胞,内含浅黄棕色类结晶或不定形块状物。

化学成分1.麻叶荨麻全草含多种维生素,鞣质[1],香叶木甙(diosmin)[2],小苏碱(stachydrine)[3]。茎皮含蚁酸(formic acid),丁酸(butanoi acid)[4]。

2.同属植物异株荨麻叶含水溶性成分:枸橼酸(citricacid),延胡索酸(fumaric acid),甘油酸(glycer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草酸(oxalic acid),磷酸(phosphoric acid),奎宁酸(quinic acid)。琥珀酸(succinicacid),苏糖酸(threonic acid),苏糖酸-1,4-内酯(threono-1,4-lactone)[5]。又含有丝氨酸-O-半乳糖甙(serune-O-galactoside),糖肽键的水溶性糖蛋白(glycoprotein)和半乳糖醛(galacturonic acid)[6]。还含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成分:β-胡萝卜素(β-carotene),羟基-a-胡萝卜素(hydroxy-α-carotene),黄体呋喃素(luteoxanthin),叶黄素环氧化物(luteinepoxide),堇黄质(violaxanthin)[7];黄酮类成分:倾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ol],异鼠李素(isorhamnetin),槲皮素-3-O-葡萄糖甙(quercetin-3-O-glucoside),山奈酚-3-O-葡萄糖甙(kaempferol-3-O-giucoside),异鼠李素-3-O-葡萄糖甙(isorham-neti-3-O-glucoside)、槲皮素-3-O-芸香糖式(quercetin-3-O-ruti-noside),山柰酚-3-O-芸香糖甙(kaempferol-3-O-rutinoside),异鼠李素-3-O-芸香糖甙(isorhamnetin-3-O-rutinoside)[8],以及三半乳糖基甘油二酯(trigalactosyl diglyceride)[9],咖啡酸(caffe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芥子酸(sinapic acid),马栗树皮素(escaletin)[10]。另含钾、钙、镁、钴、铜、铁、锰、镍、锌等无机元素[11],维生素C[12]。花含黄酮类成分,除叶中所有黄酮类成分外,还有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甙(isorhamnetin-3-O-neohesperi-doside)[8,13]。根主要含酚性成分和木质体成分,已分离得到:4-羟基苯甲醛(4-hydroxybenzaldehyde),3-羟基苯甲醛(3-hydroxy-benzaldehyde),2-羟基苯甲醇(2-hydroxybenzylalcohol),4-羟基苯甲醇(4-hydroxybenzylalcohol),4-羟基苯乙醇(4-hydroxyphenylethanol),4-羟基苯乙酮(4-hydroxy acetophenone),4-羟基-3-甲氧基苯乙酮(4-hydroxy-3-methoxy acetophenone),l,4-二羟基-2,6-甲氧基苯(1,4-dihydroxy-2,6-dimethoxbenzene),高香草酸(homovanillyl alcohol),4-羟基-3-甲氧基苯丙醇(4-hydroxy-3-methoxyphenylpropanol),香草醛(vanillin),3-(4-羟基-3-甲氧基苯基)-2-丙烯醇[3-(4-hydroxy-3-methoxyphenyl)prop-2-enol],1,4’-二羟基苯丙酮(1,4’-dihydroxy pheylacetone),3-蚓哚甲醛(3-aldehydoindole),3-(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2-丙烯醇[3-(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prop-2-enol],1-(4-羟苯基)-2-(4-羟基-3-甲氧基苯基)-1,3-丙二醇〔1-(4-hydroxyphenyl)-2-(4-hy-droxy-3-methoxyphenyl)propan-1,3-diol],1,2-双(4-羟基-3-甲氧基苯基)-1,3-丙二醇[1,2-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propan-1,3-diol),二去氢异落叶松树脂酚(didehydrois-lariciresinol),右旋异落叶松树脂酚(isolariciresinol),左旋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secoisolariciresinol),2-(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4-(4-羟基-3-甲氧基苯基)羟甲基四氢呋喃〔2-(4-hydrox-y-3-methoxyphenyl)-3-hydroxyethyl-4-(4-hydroxy-3-methoxy-phenyl)hydroxymethyltetrahydrofuran],3-甲氧基开环落叶松树脂酚(3-methoxysecoisolaricicresinol),羟基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hydroxysecoisolariciresinol),新橄榄脂素(neoolivil)[14],3’,3”-二-O-甲基新橄榄脂素-3-O-葡萄糖甙(3′,3″-di-O-methylneoolivil-3-O-glucoside),1-O-(4-羟基-3-甲氧基苯基)-2-O-[3-甲氧基-5-(3-羟基-2-丙烯基)苯基〕甘油-l-O-葡萄糖甙

性味苦;辛;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平肝定惊;消积通便;解毒。主风湿痹痛;产后抽风;小儿惊风;小儿麻痹后遗症;高血压;消化不良;大便不通;尊麻疹;跌打损伤;虫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外用:适量,捣汁擦;或捣烂外敷;或煎水洗。

注意本草图经》:误服之,吐利不止。

复方①治风湿性关节炎:麻叶荨麻适量,煎汤擦洗。②治产后抽风,小儿惊风:麻叶荨麻少许,水煎服。③治荨麻疹:麻叶荨麻鲜苗,捣汁涂擦。④治毒蛇咬伤:麻叶荨麻适量,捣烂敷患处。(选方出《内蒙古中草药》)

各家论述1.《益部方物略记》:善治风肿。

2.《本草图经》:疗蛇毒。

3.《蜀语》:红者可治齁症。

4.《纲目》:风疹初起,以此点之。

5.《黔书》:可已疯。

6.《纲目拾遗》:浴风,采取煮汁洗。

7.《新疆中草药手册》:祛风湿,解痉,和血。

8.《黑龙江主要野生药用植物的鉴别及中草药新制剂》:治小儿麻痹,风湿,疝痛。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荨麻 ==>】 古籍全文检索:荨麻     全站站内检索:荨麻
阿艾丸
阿艾五苓散
阿菜汤
阿芙蓉酒
阿伽陀药
阿魏搐鼻散
阿魏膏
阿魏膏药
阿魏化痞膏
阿魏化痞散
阿魏积块丸
阿魏雷丸散
阿魏理中丸
阿魏良姜丸
阿魏软坚散
阿魏散
阿魏麝香散
阿魏通经丸
阿魏丸
阿魏万灵膏
阿魏香槟丸
阿魏消瘤汤
阿魏消痞丸
阿魏雄黄丸
阿魏撞气丸
挨积丸
挨积圆
挨癖丸
艾柏饮
艾肠泥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