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石蝉草

输入关键字:

石蝉草

《中药大辞典》:石蝉草

药材名称石蝉草

拼音Shí Chán Cǎo

别名火伤叶、胡椒草(《广西药植名录》),散血胆、豆瓣七散血丹、石马菜(《云南中草药选》),豆瓣绿红豆瓣(《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胡椒科植物石蝉草全草

原形态一年生肉质草本。茎直立或基部匍匐状,分枝,被短柔毛,高10~30厘米,下部几节常生不定根。叶对生或3~4片轮生,膜质,有腺点,菱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2~4厘米,宽1~2厘米,顶端圆或钝,基部阔楔形或圆形,全缘,两面被短柔毛;叶柄长0.5~1.5厘米,被毛。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单条或2~3条聚生,长2~10厘米,无毛;花小,两性,疏生于肉质花序轴上;总花梗被毛,长0.5~1.5厘米;苞片近圆形,有腺点,盾状;雄蕊2枚,有短花丝;子房倒卵形,柱头近顶生,被毛。浆果球形,直径不足0.5毫米,顶端稍尖。花期4~7月及10~12月。

生境分部常生于山谷、溪边或林下石缝内。分布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

性味辛,凉。

①《云南中草药选》:"辛淡,平。"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性凉,味淡。"

功能主治①《云南中草药选》:"祛瘀散结,抗癌。治胃癌,食道癌,肝癌,乳腺癌,肺癌。"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消肿散瘀,止痛利水。治跌打损伤,烫烧伤,痈肿疮疖,肾炎水肿,肺结核,哮喘,气管支气管炎,肺热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浸酒。外用:捣敷。

复方治气管支气管炎,肺热咳嗽:散血丹石仙桃、白芨,水煎服。(《云南恩茅中草药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石蝉草

药材名称石蝉草

拼音Shí Chán Cǎo

英文名Herb of Dindygulen Peperomia

别名火伤叶、胡椒草、石瓜子、三叶稔、散血丹、石马菜、豆瓣绿、散血胆、红豆瓣、豆瓣七

出处出自《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石蝉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peromia dindigulensis Miq.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石蝉草 一年生肉质草本。高10-45cm。茎直立或基部葡匐状,粗3-4cm,分枝,被短柔毛,下部节上常生不定根。叶对生或3-4片轮生;叶柄长6-18cm,被毛;叶椭圆形、倒卵形菱形,下部有时近圆形,长2-4cm,宽1-2cm,先端圆或钝,稀短尖,基部渐狭或楔形,两面被短柔毛;叶脉5条,基出,最外1对细弱面短或有时不明显;膜质或薄质。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单生或2-3丛生,长5-8cm,直径1.3-2mm;总状梗被疏柔毛,长5-15mm;花疏离;苞片圆形,盾状,有腺点,直径约0.8mm;雄蕊与苞片同着生于子房基部,花药长椭圆形,有短花丝;子房倒卵形,先端钝,柱头顶生,被柔毛。浆果球形,先端稍尖,直径0.5-0.7mm。花期4-7月及10-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溪边或林下石缝内、湿润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云南、广西、海南、贵州、广东、福建、台湾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肉质,圆柱形,弯曲,多分枝,长短不一;表面紫黑色,有纵皱纹及细小皮孔,具短茸毛,节上有时右见不定根。叶对生或3-4叶轮生,具短柄;叶片多卷缩,展平后呈菱状椭圆形或倒卵形,全缘,长1-3cm,宽0.5-1.5cm,先端钝圆,膜质,有腺点,叶脉5条,两面有细茸毛。气微,味淡。

性味辛;凉

归经肺;脾;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瘀散结;利水消肿。主肺热咳喘;麻疹;疮毒;癌肿;烧烫伤;跌打损伤;肾炎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鲜品加倍;或侵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捣烂绞汁涂。

各家论述1.《云南中草药选》:祛瘀散结,抗癌。治胃癌,食道癌,肝癌,乳腺癌,肺癌。

2.《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消肿散瘀,止痛利水。治跌打损伤,烫烧伤,痈肿疮疖,肾炎水肿,肺结核,哮喘,气管支气管炎,肺热咳嗽。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石蝉草 ==>】 古籍全文检索:石蝉草     全站站内检索:石蝉草
降火止泻汤
降椒酒
降灵丹
降逆止呃汤
降气槟榔丸
降气除湿汤
降气丹
降气和络饮
降气和血饮
降气和中汤
降气化痰汤
降气散
降气汤
降气丸
降气制肝汤
降生散
降石汤
降霜丸
降痰除积汤
降痰舒膈汤
降痰丸
降糖方
降糖丸
降胃汤
降香桃花散
降心丹
降心汤
降压茶
降压膏
降压片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