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生漆

输入关键字:

生漆

《中药大辞典》:生漆

药材名称生漆

拼音Shēnɡ Qī

出处《本经》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漆树树脂。4~5月采收。砍破树皮,承取溢出的脂液,贮存备用。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干漆"条。

化学成分树脂含漆酚50~80%,为儿茶酚的四种衍生物(Ⅰ、Ⅱ、Ⅲ、Ⅳ)的混合物。其中漆酚Ⅳ占50%。漆酚具有毒性,能引起皮肤强烈起泡与过敏性皮炎。树脂还含漆树蓝蛋白、虫漆酶、酚酶、鞣质及胶质;胶质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类,还含有葡糖醛酸、半乳糖和木糖。

药理作用对某些特异质的人,接触生漆可产生严重的过敏性皮炎。

性味陶弘景:"毒烈。"

功能主治治虫积,水蛊。

①《本经》:"去长虫。"

②《本经逢原》:"用真漆涂鲮鲤甲煅入药,破血最捷。"

用法用量内服:生用和丸或熬干研末入丸、散。外用:涂。

注意体虚无瘀滞者忌服。

复方①治钩虫病:生漆用饭包如黄豆大,每次吞服一粒。(《湖南药物志》)

②治水蛊:真生漆一斤(锅内溶化,麻布绞去渣,复入锅内熬干),雄黄一斤。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四分,大麦芽煎汤下。(《医学入门》漆雄丸)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生漆

药材名称生漆

拼音Shēnɡ Qī

英文名resin of True Lacquertree

别名大漆。

出处出自《本经》。

来源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 (Stokes)F.A.Barkl.的树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 (Stokes)F.A.Barkl.[Rhus verniciflua Stokes]

采收和储藏:4-5月采收。砍破树皮,承取溢出的脂液,贮存备用。

原形态漆树 落叶乔木,高达20m。树皮灰白色,粗糙,呈不规则纵裂,小枝粗壮,被棕色柔毛;冬芽生枝顶,大而显着,被棕黄色绒毛。奇数羽状复叶螺旋状,互生,长22-75cm;叶柄长7-14cm,被微柔毛,近基部膨大,半圆形,上面平;小叶4-6对,小叶柄长4-7mm,卵形、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长6-13cm,宽3-6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偏斜,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上面无毛或中脉被微毛,下面初有细毛,老时沿脉密被淡褐色柔毛;例脉10-15对,两面略凸,膜质至薄纸质。圆锥花序长15-30cm,被灰黄色微柔毛;花杂性或雌雄异株,花黄绿色;雄花花萼5,卵形,长约0.8mm;花瓣5,长圆形,开花外卷;雄蕊5,长约2.5mm,着生于花盘边缘,花丝线形,花药长圆形;雌花较雄蕊小,子房球形,1室,径约1.5mm,花柱3。果序稍下垂,核果肾形或椭圆形,不偏斜,略压扁,长5-6mm,宽7-8mm,外果皮黄色,无毛,具光泽,成熟后不裂,中果皮错质,具树脂条纹,果核棕色,与果同形,长约3mm,宽约5mm,坚硬。花期5-6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2 800(-3800)m的向阳山坡林内,亦有栽培。

资源分布:全国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以外,各地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生漆含粗漆酚(urushiol)约80%,少量氢化漆酚(hydrourushiol),还含虫胶酶(laccase),树胶及少量甘露醇(mannitol);漆酚为一混合物,收集210°-222°(0.4-0.6mm)蒸馏液,分离得4种成分。漆酚在虫胶酶的作用下,吸收空气中的氧转变为黑色树脂状物质。

药理作用对某些特异质的人,接触生漆可产生严重的过敏性皮炎。

性味辛;温;大毒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杀虫。主虫积;水蛊

用法用量内服:生用和丸或熬干研末入丸、散。外用:适量,涂抹。

注意体虚无瘀滞者忌服。

各家论述1.《本经》:去长虫。

2.《本经逢原》:用真漆涂鲮鲤甲煅入药,破血最捷。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生漆 ==>】 古籍全文检索:生漆     全站站内检索:生漆
灵应愈风丹
灵雨汤
灵圆丹
灵苑汤
灵枣丹
灵芝丸
灵脂醋
灵脂丹
灵脂厚朴散
灵脂酒
灵脂散
灵脂丸
灵中散
灵朱丸
灵字丸
苓白术散
苓甘姜附龙骨汤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
苓甘栀子茵陈汤
苓桂阿胶汤
苓桂半夏汤
苓桂参甘归附汤
苓桂参甘黄耆汤
苓桂参甘椒附汤
苓桂参甘芍药附子汤
苓桂柴胡汤
苓桂丹参汤
苓桂浮萍汤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