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山莴笋

输入关键字:

山莴笋

药材名称山莴笋

拼音Shān Wō Sǔn

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尼泊尔绿绒蒿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conopsis nepaulensis DC.[Papaver poniculatum D.Don;Meconopsis wallichii Hook.]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阴干或晒干。

原形态尼泊尔绿绒蒿 一年生草本,高0.6-1.2m。全体被黄褐色、具多短分枝的长柔毛。主根长约9cm,直径约2.5cm。茎粗壮,具分枝,圆柱形,有时具纵棱,基部有宿存叶基及密集成丛的长柔毛。基生叶密集丛生;叶柄长达22cm;叶片形状多变,长可达30cm,宽达17cm,通常基部羽状全裂,先端羽状半裂,裂片长圆形,先端急尖或圆形,边缘缺刻状羽状浅裂;下部基生叶与茎生叶同形,具短柄;上部茎生叶较小,近无柄。花茎具分枝,花生于上部叶腋内,排列成总状圆锥花序:花梗长3-10cm;花下垂;萼片卵圆形,外面被毛;花瓣4,卵形或近圆形;红色、紫色或蓝色,稀白色;雄蕊多数,花丝丝状,与花瓣同色或较深,花药橘黄色,长圆形;子房近球形、卵形或椭圆形,密被淡黄色或锈色的长硬毛及微柔毛,花柱棒状,果时长可达1.2cm,柱头头状,5-8裂,深绿色。蒴果长圆形到椭圆状长圆形,长1.5-2.5cm,直径0.7-1.5cm,密被毛,5-8瓣自先端纵裂。种子卵形至宽椭圆状长圆形,种皮密被乳头状突起。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700-4000m的草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原阿片碱(protop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隐品碱(cryptopine),黄连碱(coptisine),别隐品碱(al-locryptopine),丽春花定碱(rhoeadine),罂粟红碱(papaverrubine)E,罂粟红碱(papaverrubine)D,刻叶紫堇明碱(corysamine),2-甲基-6-甲氧基-1,2,3,4-四氢-β-咔巴啉(2-methyl-6-methoxy-1,2,3,4-tetrahydro-β-carboline)。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肺热咳嗽;湿热黄疸;肠胃炎;湿热水肿;头痛;痛经;白带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山莴笋 ==>】 古籍全文检索:山莴笋     全站站内检索:山莴笋
凉荣泻火汤
凉肾汤
凉水丹
凉水金丹
凉髓丹
凉胎饮
凉胃散
凉胃汤
凉心丹
凉心利水汤
凉心清肝汤
凉心散
凉心丸
凉心煮散
凉血当归饮
凉血地黄加人参汤
凉血地黄汤
凉血地黄丸
凉血调经丸
凉血二黄汤
凉血攻毒饮
凉血狗宝丹
凉血固真汤
凉血护肌膏
凉血化斑汤
凉血化毒汤
凉血活血汤
凉血解仓散
凉血解毒汤
凉血解毒丸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