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茄根

输入关键字:

茄根

《中药大辞典》:茄根

药材名称茄根

拼音Qié Gēn

别名茄母(《摘元方》)。

出处《开宝本草》

来源为茄科植物。9~10月间,全植物枯萎时连根拔起,除去干叶,洗净泥土,晒干。

生境分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性状干燥的茎多已切成小段,根为须状,通常弯曲错综,主根不明显,质坚实,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心为木质部。茎圆柱形或扁压状圆柱形,有分枝,切断的枝条长12~20厘米,表面棕灰色,光滑,除具细密的细纵皱纹外,并散布黄白色的点状皮孔,叶痕半月形,微隆起,每个叶痕上有残存的枝条或枝痕。质轻而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不平坦,纤维性,中央有空穴,气微弱。以干燥、无叶者为佳。

药理作用根的提取物有某些抗菌作用。

性味甘辛,寒。

①《滇南本草》:"性寒,味甘微苦。"

②《医林纂要》:"辛咸,寒。"

③《陆川本草》:"性寒,味甘,有小毒。"

功能主治治久痢便血,脚气,齿痛,冻疮。

①《开宝本草》:"主冻疮,可煮作汤渍之良。"

②《日用本草》:"烧灰敷冻疮穿烂处。"

③《滇南本草》:"行肝气,洗皮肤瘙痒之风、游走引风,祛妇人下阴湿痒,阴浊疮。""根、叶,蒸热治瘫痪。"

④《纲目》:"散血消肿,治血淋,下血,血痢,阴挺,齿匿,口蕈。"

⑤《医林纂要》:"散热消肿,治风痹。"

⑥《分类草药性》:"治风湿筋骨瘫痪,洗痔疮。"

⑦《天宝本草》:"去下焦湿热,痰火,脚气。"

⑧《岭南采药录》:"有收敛性。治赤白下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或入散剂。外用:煎水洗、捣汁涂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久痢不止:茄根(烧灰)、石榴皮等分。为末。以沙糖水服之。(《简便单方》)

②治牙齿龋痛:㈠茄根捣汁,频涂之。㈡陈茄根烧灰敷之,先以露蜂房煎汤漱过。(《海上名方》)

③治牙痛:茄科以马尿浸三日,晒炒为末,每用点牙即落。(《鲍氏小儿方》)

④治女阴挺出:茄根烧存性,为末,油调在纸上,卷筒安入内,一日一上。(《乾坤生意》)

⑤治夏月趾肿,不能行走者:九月收茄根悬檐下,逐日煎汤洗之。(《简便单方》)

⑥治口中生蕈:用醋漱口,以茄母烧灰,飞盐等分,米醋调稀,时时擦之。(《摘元方》)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将茄子根制成每毫升含生药2克之糖浆,每次50毫升,日服2~3次,10天为一疗程,连服三疗程。试治68例,近期控制22例,显效21例,好转19例,无效6例。本药的祛痰作用较好,平喘作用较差,对肺部罗音消失不够满意。服药后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肝、肾功能未发现明显的影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茄根

药材名称茄根

拼音Qié Gēn

英文名Root of Garden Eggplant, Root of Eggplant

别名茄母、茄子

出处出自《开宝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茄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anum melongena L.

采收和储藏:9-10月间,全植物枯萎时连根拔起,除去干叶,洗净泥土,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至亚灌木,高60-100cm。茎直立、粗壮,上部分枝,绿色或紫色,无南海或有疏刺,全体被星状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2-4.5cm;叶片卵状椭圆形,长8-18cm,宽5-11cm,先端钝尖,基部不相等,叶缘常波状浅裂,表面暗绿色,两面具星状柔毛。能孕花单生,不孕花蝎尾状与能孕花并出;花萼钟形,顶端5裂,裂片披针形,具星状柔毛;花冠紫蓝色,直径约3cm,裂片三角形,长约1cm;雄蕊5,花丝短,着生于花冠喉部,花药黄色,分离,先端孔裂;雌蕊1,子房2室,花柱圆球形,柱头小。浆果长椭圆形、于形或长柱形,溶紫色、淡绿色或黄白色,光滑,基部有宿存萼。花期6-8月,花后结实。

性状性状鉴别 商品多已切成小段。主根通常不明显,有的略呈短圆锥表,具侧根及多数错缩综弯曲须根,表面浅灰黄色。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茎近圆柱形,直径1-2cm,有分枝,表面黄白色至浅灰黄色,有细密纵争皱纹和点状皮孔;叶痕半月形,并有枝条残基或枝痕。体轻,质坚硬,断面不平坦,纤维性,共同白色,中央有淡灰绿色髓部或呈空洞状。气微,味微咸。

以身干、色灰黄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黄切面:木栓层2-3列木栓细胞。皮层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偶邮方晶。韧皮部狭窄,韧皮纤维断续成环。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大部分,木射线宽1-3列细胞。

粉末特征:黄白色。①草酸下砂晶细胞众多,内充满草酸钙砂晶。②韧皮纤维多断碎,完整者长1768-3536μm,直径40-57μm,壁厚约16μm,或更厚,胞腔大的有的含有的含草酸钙小方晶,纤维一侧壁可见波状弯曲。③草酸钙方晶直径7-17μm。④导管为具缘纹孔,常与木纤维并存。

化学成分根皮中含薯蓣皂甙元(diosgenin)[1],根含得草醛(vanillin),异莨菪素(isoscopoletin),对-氨基苯甲醛(P-aminobenzaldehyde),咖啡酸乙酯(ethylcaffeate),N-氢基苛一甲醛(P-aminobenzaldehyde),咖啡酸乙酯(ethyl caffeate),N-反式阿魏酰基酪胺(N-trans-feruloyltyramine),N-反式-阿魏酰基酪胺(N-trans-feruloyltyramine),N-反式阿魏酰基去甲辛弗林(N-trans-feruloyloctopamine),-N反式-对-香豆酰基酪胺(N-trans-p-coumaroyltyramine),N-反式-对-香豆酰基去甲辛弗林(N-trans-p-coumaroyloctopamine),反式-阿魏酸(trans-ferulic acid)[2]。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外,防蛀。

药理作用根的提取物有某些抗菌作用。

性味味甘;辛;性寒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清热止血。主风湿热痹;脚气;血痢;便血;痔血;血淋;妇女阴痒;皮肤瘙痒;冻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8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煎水洗;捣汁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开宝本草》:主冻疮,可煮作汤渍之良。

2.《日用本草》:烧灰敷冻疮穿烂处。

3.《滇南本草》:行肝气,洗皮肤瘙痒之风、游走引风,祛妇人下阴湿痒、阴浊疮。根、叶,蒸热治瘫痪。

4.《本草纲目》:散血消肿,治血淋,下血,血痢,阴挺,齿NI,口蕈。

5.《医林纂要》:散热消肿,治风痹。

6.《分类草药性》:治风湿筋骨瘫痪,洗痔疮。

7.《天宝本草》:去下焦湿热,痰火,脚气。

8.《岭南采药录》:有收敛性。治赤白下痢。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茄根 ==>】 古籍全文检索:茄根     全站站内检索:茄根
唐古特马尿泡
唐古特青兰
唐古特青兰苗
唐松草
棠梨
棠梨枝叶
塘虱鱼
糖茶藨
糖芥
糖橘红
糖荠
螳螂
螳螂跌打
桃儿七
桃儿七果
桃耳七
桃根
桃花
桃胶
桃金娘
桃金娘花
桃茎白皮
桃南瓜
桃奴
桃仁
桃树根、茎、树皮
桃树胶
桃叶
桃叶蓼
桃枝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