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石荠苎

输入关键字:

石荠苎

《中药大辞典》:石荠苎

药材名称石荠苎

拼音Shí Qí Zhù

别名鬼香油(《纲目拾遗》),小鱼仙草(《植物名实图考》),香茹草,野荆芥、痱子草(《分类草药性》),土荆芥、野香茹(《福建民间草药》),热痱草(《浙江中医杂志》9(6):47,1966),香草、野芥菜、白鹤草、天香油、五香草、土茵陈(《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紫花草(苏医《中草药手册》)。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粗糙荠苎全草。7~8月采取全草,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本,高20~60厘米,多分枝。茎方形,被有向下的柔毛。叶对生;叶片长椭圆形,略呈紫色,有细毛,长1.1~4厘米,宽O.8~2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叶缘有浅锯齿,两面均有金黄色腺点;叶柄长3~20毫米。花轮集成间断的总状花序,顶生;苞片卵状披针形至卵形,较花柄长。先端渐尖,基部无柄,背面和边缘上均有长柔毛;花萼钟形,有脉10条,长1.9~2.5毫米,外面有长柔毛和金黄色腺点,2唇,上唇有3齿,,中间的齿小而短,两侧的齿较长,下唇有2齿;花冠淡紫色,长4.5毫米,外面被有微柔毛,冠筒基部收缩,收缩处上部有毛环,向喉部惭渐扩张,上唇较短,顶端有凹,下唇两侧的裂片近于半圆形,中裂片大而外折,倒心脏形,内面有长柔毛,顶端有圆齿;雄蕊4,2退化;花柱2裂,伸出筒外。小坚果近于圆形,黄褐色,具有网状凸起的皱纹。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树丛下及沟旁。分布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湖北、四川、贵州、云南、江西、福建、广东等地。

化学成分含生物碱、皂甙、鞣质5%和挥发油0.57~3.5%。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l-侧柏酮75%、d-香桧烯11%、d-柠檬烯8%、α-石竹烯、水芹烯等。

性味辛苦,凉。

《本草拾遗》:"辛,温,无毒。"

功能主治清暑热,祛风湿,消肿,解毒。治暑热痧症,衄血,血痢,感冒咳嗽,慢性气管炎,痈疽疮肿,风疹,热痱。

①《本草拾遗》:"主风血冷气,疮疥,痔漏下血,并煮汁服。"

②汪连仕《采药书》:"润肌肤,滋颜色,败疮毒,止蛇咬、蜂螫、蛓毛伤,取叶擦之。"

③《李氏草秘》:"治诸疖肿毒。"

④《分类草药性》:"治痧症,霍乱;解毒,去暑热。"

⑤《福建民间草药》:"除湿祛风。疗湿疹,止瘙痒。"

⑥《广西中药志》:"祛风,散瘀,破结,消毒。治伤寒头痛,中风口噤,衄血,肠风,崩中,血痢,痈肿,跌打。"

⑦《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暑解表,消肿,解毒。治感冒,中暑,痱子,无名肿毒,蜈蚣咬伤。"

⑧《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止血治创伤出血,感冒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广西中药志》:"表虚者忌用。"

复方①治受暑发高烧:石荠苎、苦蒿、水灯心。煎水加白糖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感冒,中暑:石荠苎五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风疹,感冒:石荠苎全草三至五钱,白菊花三至五朵。酌冲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冬瓜痈,附骨疽:鬼香油加甘草一钱,入酱板盐花,捣罨有效。(汪连仕《采药书》)

⑤治痈疽(在未成脓阶段):石荠苎叶,加红糖半两。共捣烂,遍贴患处,日换一至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湿疹瘙痒、脚癣:石荠苎全草一握。煎汤浴洗。(《福建民间草药》)

⑦治痱子:鲜石荠苎二斤,煎汤外洗。(《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⑧治热痱:石荠苧鲜叶搓揉,搽擦。(《浙江中医杂志》9(6):47,1966)

⑨治疟疾:紫花草捻烂塞鼻孔,并煎汤于疟发前洗脸。(《江苏药材志》)

⑩治蜈蚣咬伤:石荠苧鲜叶擦患处。或烧存性研末加麻油调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用石荠苎与虎杖鸭跖草萹蓄葎草组成4个不同的复方:㈠石荠苎鲜全草3两(干草1两),虎杖鲜品1.5两(干品5钱);㈡石荠苎及虎杖同前,加鸭跖草鲜品1.5两(干品5钱);㈢石荠苎及虎杖同前,加萹蓄鲜品1.5两(干品5钱);㈣石荠苎鲜草3两加葎草鲜品1.5两(干品5钱)。按以上4个复方分别制成冲剂,每日1剂,2次分服,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939例,其中单纯型574例,喘息型365例。经两个疗程的观察,临床痊愈占3.8%,显效18%,好转57.4%,无效20%,总有效率为79.2%。其中以㈠㈡两方的疗效最高,显效率均在25%以上。服药期间部分患者感到口干、头昏、胃部不适及腹胀等,几天后能自行消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石荠苎

药材名称石荠苎

拼音Shí Qí Zhù

英文名Scabrous Mosla Herb, Herb of Scabrous Mosla,Scabrous Mosla

别名鬼香油、小鱼仙草香茹草、野荆芥、痱子草、土荆芥、野香茹热痱草、香草、野芥菜、白鹤草、天香油、五香草、土茵陈、紫花草

出处出自1.《本草拾遗》:荠苎生石上者名石荠苎,紫花细叶,高一、二尺。

2.汪连仕《采药书》:鬼香油,细叶者名天香油。连根叶捣汁,其味如香油,故名。

3.《植物名实图考》:石荠苎,方茎对节,正似水苏,高仅尺余,叶大如指甲,有小毛,滇南呼为小鱼仙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石荠苎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sla scabra (Thumb.) C. Y. Wu et H. W. Li [Orthodon scabra (Thunb.)Hand.=-Mand.;Mosla punctata (Thunb.) Maxim.]

采收和储藏:7-8月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100cm。茎直立,四棱形,密被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3-16mm,被短柔毛;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3.5cm,宽0.9-1.7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宽楔形,边缘具锯齿,近基部全缘,上面被柔毛,下面被疏短柔毛,密布凹陷腺点。轮伞花序2花,在主茎及侧枝上组成顶生的假总状花序,长2.5-15cm;苞片卵形,长2.7-3.5cm,先端尾状渐尖,被柔毛;花萼钟形,长约2.5mm,外面被疏柔毛,上唇3齿,卵状披针形,中齿略小,下唇2齿,线形,先端锐尖;花冠粉红色,长4-5mm,外面被微柔毛,上唇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边缘具齿;雄蕊4,后对能育,花药2客观存在,叉开,前对退化;子房4裂,花柱基生,柱头2浅裂。小坚果黄褐色,球形,直径约1mm,具突起的皱纹。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1150m的山坡、路旁、灌丛或沟边潮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和四川。

性状性状鉴别 茎呈方柱形,多分枝,长20-60cm,表面有下曲的柔毛。叶多皱缩,展闰后呈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4cm,宽0.8-2cm,边缘有浅锯齿,叶面近无毛面具黄褐色腺点。可见轮伞花序组成的顶生的假总状花序,花多脱落,花萼宿存。小坚果类球形,表皮黄褐色,有网状凸起的皱纹。气清香浓郁,味辛、凉。

显微鉴别 茎表面观:表皮细胞类长方形,稍现层纹,有1-3(-5)细胞的非腺毛,长80-148(-200)μm,基部直径16-32μm,壁上有疣状状突起:尚有少数单细胞头的小遥毛。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有角质层纹理;单细胞非腺毛长24-28μm,短圆锥形。上、下表面叶脉上约有1-4细胞的非腺毛,长45-300μm,外壁有疣状突起;另有单细胞头小腺毛及多细胞关腺鳞,下表面遥鳞很多。

化学成分全草含挥发油,主要有荠苎(orthodene),β-蒎烯(β-pinene),桉叶素(cineole),α-侧柏醇(α-thujyl alcohol),芳樟醇(linalool),牻牛儿醇(geraniol),柠檬醛(citral),乙酸牻牛儿酯(geranyl acetate)榄香脂素(elemicin),α-丁香类(α-caryophyl-phene(,月桂烯(myrcene),3-蒈烯(△3-care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β-罗勒烯(β-ocimene),γ-松油烯(γ-terpinene),异松油烯(terpinolene),龙脑(borneol),松油烯-4-醇(terpinene-4-ol),爱草脑(estragole),对-异丙基苯甲酸(p-isopropylbenzoic acid),对-丙基苯甲酸(p-propylbenzoic acid),α-葛缕酮(α-carvone),百里香酚(thymol),香荆芥酚(carvacrol),α荜澄茄油烯(α-cubebene),香苇醇乙酸酯(carved acetate),α-(王古)(王巴)烯(α-copaene),甲基丁香油酚(methyleugenol),β-愈创木烯(β-guaiene),反式-α-香柑油烯(trans-α-bergamotene),α-葎草烯(α-humulene),γ-及兰油烯(γ-muurolene),顺式-α-香柑油烯,α-衣兰油烯,ξ-榄香烯(ξ-elemene),(Z)-β-金合欢烯[(Z)-β-farnesene],β-甜没药烯(β-bisabolene),肉豆蔻醚(myristicin),(E)-橙花叔醇[(E)-nerolidol],匙叶桉油烯醇(spathulenol),荜澄匣烯醇(cadi-nenol),(E)-异肉豆蔻醚[(E)-isomyristicin],α-荜澄茄醇(α-cadi-nol),ξ-毕澄茄醇等[2]。

地上部分的挥发油含α-蒎烯,β-蒎烯,芳樟醇,樟烯,香桧烯(sabinene),月桂烯,柠檬烯(limonene),β-水芹烯,桉叶素,聚伞花素,1-辛烯-3-醇(1-octen-3-ol),β-水芹烯,桉叶素,聚伞花素,1-辛烯-3-醇(1-octen-ol),(王古)(王巴)烯,苯乙酮(phenyletha-none),萘(naphthalene),α-香柑油烯,反式丁香烯,葎草烯,β-甜没药烯,α-荜澄茄烯(α-cadinene),乙酸百进而香酚酯(thymol ac-etater),百里香酚,香荆芥酚,丁香烯氧化物(caryophyllene oxi-de),肉豆蔻醚和2,4,5-三甲氧基-1-丙烯基苯(2,4,5-trime-thoxy-1-propenylbenzene)等[3]。

鉴别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100g,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出挥发油,吸取一定量,用乙醚制成10%溶液,作供试品液。①以香荆芥酚、麝香草酚作对照品。点样于同一硅胶G-CMC薄板上,用二氯甲烷展开15cm,喷以5%香草醛浓硫酸溶液,于105℃烘5min。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②以石竹烯、松油烯作对照品。点样于上述薄板上,用已烷展开15cm,以上述显色剂显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③以对-聚伞花烃作对照品;点样于同一硅胶GF253-CMC薄板上,用已烷展开15cm,置紫外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联照品色谱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味辛;苦;性凉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暑除温;解毒止痒。主感冒头痛;咳嗽;中暑;风疹炎;痢疾;痔血;血崩;热痱;湿疹;肢癣;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注意《广西中药志》:表虚者忌用。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主风血冷气,疮疥,痔漏下血,并煮汁服。

2.汪连仕《采药书》:润肌肤,滋颜色,败疮毒,止蛇咬、蜂螫,取叶擦之。

3.《李氏草秘》:治诸疖肿毒。

4.《分类草药性》:治痧症,霍乱;解毒,去暑热。

5.《福建民间草药》:除湿祛风。疗湿疹,止瘙痒。

6.《广西中药志》:祛风,散瘀,破结,消毒。治伤寒头痛,中风口噤,衄血,肠风,崩中,血痢,痈肿,跌打。

7.《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暑解表,消肿,解毒。治感冒,中暑,痱子,无名肿毒,蜈蚣咬伤。

8.《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止血。治创伤出血,感冒咳嗽。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石荠苎 ==>】 古籍全文检索:石荠苎     全站站内检索:石荠苎
阿艾丸
阿艾五苓散
阿菜汤
阿芙蓉酒
阿伽陀药
阿魏搐鼻散
阿魏膏
阿魏膏药
阿魏化痞膏
阿魏化痞散
阿魏积块丸
阿魏雷丸散
阿魏理中丸
阿魏良姜丸
阿魏软坚散
阿魏散
阿魏麝香散
阿魏通经丸
阿魏丸
阿魏万灵膏
阿魏香槟丸
阿魏消瘤汤
阿魏消痞丸
阿魏雄黄丸
阿魏撞气丸
挨积丸
挨积圆
挨癖丸
艾柏饮
艾肠泥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