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鹿尾

输入关键字:

鹿尾

《全国中草药汇编》:鹿尾

药材名称鹿尾

拼音Lù Wěi

来源为鹿的干燥尾部。带毛鹿尾系将鹿尾割下,挂起阴干而成;不带毛鹿尾系将毛鹿尾入水中浸片刻,取出剪去毛茸及外面老皮,再用海浮石搓光,阴干而成。一般认为马鹿尾品质较佳。

性味甘、咸,温。

功能主治补腰脊,益肾精。用于腰脊疼痛不能屈伸,头昏,耳鸣,滑精。

用法用量2~3钱,多入丸剂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鹿尾

药材名称鹿尾

拼音Lù Wěi

出处《青海药材》

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马鹿尾巴,将鹿尾由尾椎骨处割下,挂起阴干;或将割下的带毛鹿尾,入水中浸润,取出,除去根部残肉、油脂,剪去毛茸及外面老皮,再用海浮石搓光,用线穿挂通风处阴干,后置干燥处,宜多翻晒。商品,前者称"带毛鹿尾";后者称"不带毛鹿尾"。

生境分部主产东北、内蒙古、青海、新疆、甘肃、河北等地。

性状干燥的鹿尾,形状粗短,略呈圆柱形,先端钝圆,基部稍宽,割断面不规则。带毛者长约15厘米,外有棕黄色毛,并带有一部分白毛;不带毛者较短,外面紫红色至紫黑色,平滑有光泽,常带有少数皱沟。质坚硬,气微腥。以粗壮、黑亮、不带毛。完整者为佳。一般以马鹿尾为好,梅花鹿尾瘦小,甚少采用。

炮制洗净,切片,焙干。

性味①《青海药材》:"性温,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味甘咸。"

功能主治①《青海药材》:"为滋补药。治腰痛,阳痿。"

②《四川中药志》:"暖腰膝,益肾精,治腰脊疼痛不能屈伸,肾虚遗精及头昏耳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入丸剂。

注意阳盛有热者忌服。

备注四川所产的带毛鹿尾,为鹿科动物白鹿的尾部。长7~10厘米,呈长椭圆形或长三角形。背面毛密,呈青黑色,腹面毛稀疏,为灰白色,基部有残留的尾椎骨和皮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鹿尾

药材名称鹿尾

拼音Lù Wěi

英文名Deer Tail, Sika tail, Red Deer tail

出处出自《青海药材》

来源药材基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尾巴。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ervus nippon Temminck2.Cervus.elaph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商品分为“毛鹿尾”和“光鹿尾”,宰鹿后,将鹿尾在荐椎与尾椎相接处割下,洗净,在通风处挂起,阴干,称为“毛鹿尾”;或将割下的新鲜带毛鹿恬用湿布或湿麻袋片包上,放在20℃左右温度下闷2-3d,然后取出拔掉长毛,放凉水中浸泡片刻,取出,刮净绒毛和表皮,去掉尾根残肉和多余的尾骨,用线绳缝合根及断离的皮肤,钭尾拉直,挂通风处,阴干,称为“光鹿尾”。

原形态1.梅花鹿,体长约1.5m左右,体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足迹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梅花鹿冬毛检疫站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鼻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黄色。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上侧同体色,内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着,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有黑色的背中线。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

2.马鹿,体形较大,体长2m,体重超过200kg。肩高约1m,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圆锥形。颈长约占体长1/3,颈下被毛较长。四肢长,两侧蹄较长,能触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几与主干成直角,主十稍向后略向内弯,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颌深棕色,颊棕色,额部棕黑色。耳外黄褐、耳内白色。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线。四肢外侧棕色,内侧较浅。臀部有黄赭色斑。夏毛较短,没有绒毛,呈赤褐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

2.栖于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

2.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1)马鹿尾呈钝圆形似猪舌状。雌鹿尾体形粗短,尾头较钝圆;雄鹿尾体形较细长,尾头较尖。毛马鹿尾长15-20cm,基部稍扁宽,割断面不平整,背面有棕黄色长毛,杂夹少许由毛;腹面为淡黄色短毛,具尾骨。光马鹿尾较短,长13-15cm,基部稍扁宽,割断面通常缝合,边缘肥厚,背面隆起,腹面凹陷。表面紫红色呈紫黑色,光滑,油润,有光泽,可见凹点状微细毛孔及少许茸毛,间有纵沟。质坚硬,断面肉厚。气微,味咸。

(2)梅花鹿尾较马鹿尾狭长而薄小。带毛者多数具有背线延续的黑线,黑线逐渐变宽至3.5-4.5cm;尾的边缘有白色长毛;腹面育稀疏的白毛,露肤。少数鹿尾不具黑线。不带毛者稍短。基部略扁宽,割断面缝合,尾尖略向下弯,呈紫红色或紫黑色,表面光滑,油润,有光泽,可见凹点状微细毛孔及少许茸毛,具纵向皱沟。质坚硬,气腥,味咸。

一般以马鹿尾为好。梅花鹿尾瘦小,甚少采用。以身于,无霉烂腐臭、无虫蛀者为合格;以肥短粗壮者为佳。

炮制洗净,切片,焙干。

性味味甘;咸;性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肾阳;益精气。主肾虚遗精;腰脊疼痛;头昏耳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剂。

注意阳盛有热者禁服。

各家论述1.《青海药材》:为滋补药。治腰痛,阳痿。

2.《四川中药志》:暖腰膝,益肾精,治腰脊疼痛不能屈伸,肾虚遗精及头昏耳鸣。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鹿尾 ==>】 古籍全文检索:鹿尾     全站站内检索:鹿尾
通苓散
通络利温汤
通脉宁心汤
通脉四逆汤
通脉汤
通鸣散
通脬汤
通皮饮
通脾泻胃汤
通气防风汤
通气散
通气散坚丸
通气汤
通气丸
通窍鼻炎片
通窍活血汤
通窍解毒汤
通窍汤
通窍丸
通乳丹
通乳散结汤
通神散
通声膏
通圣消毒散
通天愈风汤
通天再造散
通泄散
通泻利咽汤
通宣理肺丸
通玄二八丹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