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蓼实

输入关键字:

蓼实

《中药大辞典》:蓼实

药材名称蓼实

拼音Liǎo Shí

别名蓼子(《补缺肘后方》),水蓼子(《东医宝鉴》)。

出处《本经》

来源为蓼科植物水蓼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置通风干燥处。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蓼"条。

性味辛,温。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无毒。"

③《本经逢原》:"咸,微温,无毒。"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足厥阴经。"

功能主治温中利水,破瘀散结。治吐泻腹痛,症积痞胀,水气浮肿,痈肿疮疡,瘰疬。

①《本经》:"主明目,温中,耐风寒,下水气,面目浮肿,痈疡。"

②《药性论》:"归鼻,除肾气,兼能去疬疡。"

③孟诜:"通五脏拥气。"

④《本经逢原》:"治消渴去热,及瘰疬、癖痞、腹胀,皆取其散热消积之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研末或绞汁。外用:煎水浸洗或研末调涂。

注意①《药性论》:"蓼实,多食吐水,拥气损阳。"

②张寿颐:"蓼实,破瘀消积,力量甚峻,最易堕胎,妊妇必不可犯;亦有血气索虚,而月事涩少,非因于瘀滞者,亦不可误与。"

复方①治交接劳复,阴卵肿,或缩入腹,腹中绞痛,或便绝:蓼子一大把。水按取汁,饮一升。干者浓取汁服之。(《补缺肘后方》)

②治霍乱烦渴:蓼子一两,香豉二两。每服二钱,水煎服。(《圣惠方》)

③治小儿头疮:蓼实捣末,和白蜜、鸡子白涂上。(《药性论》)

④治蜗牛虫咬,毒遍身者:蓼子煎水浸之。(《本草拾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蓼实

药材名称蓼实

拼音Liǎo Shí

别名蓼子、水蓼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1.《别录》:蓼实,生雷泽川泽。

2.《本草衍义》:蓼实,即《神农本经》第十一卷中水蓼之子也。彼言蓼,则用茎,此言实,即用子,此复论子之功,故分为二条。春初以葫芦盛水浸湿,高挂于火上,昼夜使暖,逐生红芽,取以为蔬,以备五辛盘。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水蓼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hydropiper L.[Persicaria hy-dropiper(L.)Spach]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60cm。茎直立或斜升,不分枝或基部分枝,无毛,基部节上有不定根。单叶互生;有短叶柄;托叶鞘筒形,长约1cm,褐色,膜质,疏生短伏毛,先端截形,有短睫毛;叶片披针形,长4-8cm,宽0.8-2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有黑色腺点,叶缘具缘毛。总状花序穗状,顶生或腋生,细长,上部弯曲,下垂,长4-10cm,苞片漏斗状,有褐色腺点,先端具短睫毛或近无毛;花被4-5深裂,裂片淡绿色或淡红色,密被褐色腺点;雄蕊6,稀8,比花被短;花柱2-3,基部合生,柱头头状。瘦果卵形,侧扁,暗褐色,具粗点。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水边、路旁湿地。

资源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水蓼种子中含水蓼醇醛(Polygonal),水蓼二醛(Polygdial),异水蓼二醛(isopolygodial),异十氢三甲基萘并呋喃醇(isodrimeninol)和密叶辛木素(confertifolin)[1]。

性味辛;性温

归经肺;脾;肝经

功能主治化湿利水;破瘀散结;解毒。主吐泻腹痛;水肿;小便不利;症积痞胀;痈肿疮疡;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研末,或绞汁。外用:适量,煎汤浸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1.《药性论》:蓼实,多食吐水,拥气损阳。

2.张寿颐:蓼实,被瘀消积,力量甚峻,最易堕胎,妊妇必不可犯;亦有血气素虚,而月事涩少,非因于瘀滞者,亦不可悮与。

复方①治交接劳复,阴卵肿,或缩入腹,腹中绞痛,或便绝:蓼子一大把。水挼取汁,饮一升。干者浓取汁服之。(《补缺肘后方》)②治雹乱烦渴:蓼子一两,香豉二两。每服二钱,水煎服。(《圣惠方》)③治小儿头疮:蓼实捣末,和白蜜、鸡子白涂上。(《药性论》)④治蜗牛虫咬,毒遍身者:蓼子煎水浸之。(《本草拾遗》)

各家论述1.《本经》:主明目,温中,耐风寒,下水气,面目浮肿,痈疡。

2.《药性论》:归鼻,除肾气,兼能去疬疡。

3.孟诜:通五脏拥气。

4.《本经逢原》;治消渴去热,及瘰疡、癖痞、腹胀,皆取其散热消积之功。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蓼实 ==>】 古籍全文检索:蓼实     全站站内检索:蓼实
化痞丹
化痞反正膏
化痞方
化痞膏
化痞散
化痞丸
化痞消积膏
化癖丹
化癖膏
化癖金丹
化癖千锤膏
化癖如神散
化癖丸
化气沉香汤
化气调经汤
化气散
化气四物汤
化气汤
化气丸
化荣散
化肉膏
化乳丹
化乳汤
化散汤
化沙汤
化痧宝花丸
化肾汤
化生丸
化圣通滞汤
化湿清火汤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