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亮菌

输入关键字:

亮菌

《全国中草药汇编》:亮菌

药材名称亮菌

拼音Liànɡ Jūn

别名蜜环菌、假蜜环蕈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亮菌Clitocybe tabescens (Scop. ex Fr.)Bres. [Armiooarialla tabescens Scop. ex Fr.]。

生境分部分布于江苏。

炮制现已采用液体深层发酵培养,从培养物中提取分离得一种新的香豆素化合物——假蜜环菌甲素。制成注射剂供用。(原菌株采自发光柳树朽木)

功能主治抗菌消炎。主治胆囊炎,肝炎。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亮菌

药材名称亮菌

拼音Liànɡ Jūn

出处江苏《医学科学研究学术报告资料选编》

来源白蘑科真菌蜜环菌菌丝体。人工培养。民间也有采挖生有假蜜环菌苗丝体的腐朽树根或树桩供用。

原形态子实体丛生,不发荧光。菌盖初呈扁半球形,后渐平展,宽3~6厘米,蜜黄色,有平伏毛状小鳞片。菌褶延生,浅蜜黄色,不等长,稍稀。菌柄杏仁黄色,基部色较深,上部稍细,纤维质,内部松软,有平伏毛状鳞片,渐变光滑。抱子广椭圆形,光滑,无色,7.2~8.4x5~6.5微米。菌丝体在培养基上初生时白色,在暗处发出浅蓝色荧光。老化后转变为黄棕色至棕褐色,不发光。具发达的根状菌索。

生境分部生于阔叶树的基部或桩上,子实体可食。分布河北、四川、安徽、江苏、浙江。

化学成分含假蜜环菌甲素、乙素、丙素及甘露醇。

功能主治治胆囊炎、肝炎、阑尾炎、中耳炎等。

用法用量煎剂:每次50毫升,一日三次;片剂:每次10片,每日三次。

临床应用①治胆囊炎

治疗急、慢性胆囊炎778例,疗程急性病例15天,慢性病例1~2月。有效率93.7%,治愈率10.66%。通过26例胆囊造影复查,其中15例浓缩及排空功能恢复正常;2例浓缩功能好转;6例功能仍不正常;胆囊造影不显影者,治疗后3例显影。服法同"用法与用量"项。

②治肝炎

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无黄痘型肝炎、慢性肝炎、迁延型肝炎、重型肝炎、复发型肝炎共459例。疗程:10天为一疗程,急性病例服药最短20天,最长2个月。疗效以急性黄疸型肝炎为最好,治愈率97.1%,有效率98.8%;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及复发型肝炎疗效较好;对慢性和迁延型肝炎亦有一定疗效,有半数治愈。服法同"用法与用量"项。

③治阑尾炎

治疗93例阑尾炎,有效率83.8%,治愈率74.1%。剂量:成人第1~2天每次服煎剂100~200毫升,每4或6小时一次,以后每次100毫升,每6小时一次。失败病例改用手术治疗

④治中耳炎

治疗急性中耳炎59例,治愈26例,有效19例,无效14例;慢性中耳炎5例,痊愈3例,有效2例。疗程:急性者3~15天,慢性者5~18天。服法见"用法与用量"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亮菌

药材名称亮菌

拼音Liànɡ Jūn

别名蜜环菌、易逝杯伞、青杠钻、光菌、发光小蜜环菌

出处出自江苏《医学科学研究学术报告资料选编》

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蘑科真菌发光假蜜环菌丝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millariella tabescens (Scop .ex Fr.) Sing.[Clitocybe tabescens (Scop.ex Fr.) Bre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菌盖宽3-8cm,扁半球形,后渐平展,中部钝;盖面不粘,蜜黄色或黄褐色,老后锈褐色,往往中部色深,有纤毛状鳞片;盖缘有的时稍上翘。菌肉白或带乳黄色。菌褶延生,较窄,幅窄,不等长,白色至污白色或稍带淡肉粉色。菌杯长3-12cm,粗0.3-1cm,近等粗,上部污白色,中部以下灰褐色至黑褐色,常扭曲。有平状丝状纤毛,内部松软,后中空。孢子宽椭圆形至近卵圆形,平滑,无色,(8-10)μm×(5-7)μ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阔叶树的桩上或树干的根部和基部,丛生。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甘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栽培1.生物学特性 亮菌是兼性腐生真菌,寄生于柳树朽木上,属中温性真菌,菌丝体在28℃温度条件下茂密地生长,子实体在20℃左右温度下分化生长。好气、菌丝体发光。

2.培育技术 (1)菌种分离 将旺盛生长亮菌的朽木用自来水洗净,剥去树皮,在无菌室用乙醇进行表面消毒,挑取心材放于干面包粉(10%)、琼脂(2%)平板培养基上,于24-28℃下培养1星期,在黑暗中观察有无发光菌落,挑取菌丝体移入斜面试管中。

(2)培养子实体 将20%玉米粉培养基200ml装入500ml三角瓶中,灭菌后接入亮菌菌种,在26-28℃培养1个月,用无菌刀分割成小块,将数瓶混合转入圆形玻璃缸中,压平盖玻片于20-25℃下散光培养10天即可现蕾,将整块培养物取出,悬挂于稍大的玻璃缸内,缸底盛1cm深的清水保持湿度,1星期后子实体即可发育成熟。

(3)固体发酵 将母种转接于玉米粉培养基中,28℃下培养1个月左右,所得菌丝用80℃的水浸取,制成水剂,或将菌丝烘干磨碎制片。

(4)液体深层发酵 以玉米粉、淀粉、黄豆饼粉、玉米浆等为培养基,28-30℃温度条件下进行液体深层发酵,培养100h左右,发酵终止,菌丝体干燥压片。

性状性状鉴别 菌丝体白色或黄棕色至棕褐色。菌索发达。白色菌丝体在暗处发浅蓝色荧光。

化学成分发光假蜜环菌培养液中含假蜜环菌素(armil-larisin) A、B、C,甘露醇(mannitol),另外,还含有亮菌多糖ATM、AT-HW、AT-AL。子实体含甘油(glycerol),葡萄糖(glucose),海藻糖(trehalose),赤藓醇(erythritol)等。

药理作用1.抗肿瘤作用: 由亮菌菌丝用热水抽提、醇沉、去蛋白、透析得到的白色粉末ATM3,对动物半体内抑瘤率为81%,体内抑瘤率对小鼠肉瘤S180为26.6%,对小鼠艾氏腹水癌(HAC)为37.7%。从子实体中分离得到两种多糖:AT-HW(热水提取物)和AT一AL(碱性提取物)分别以每只300μg/天腹腔注射,连续5天,对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小鼠碳廓清试验,AT-HW10mg/kg腹腔注射,可显着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功能, AT-HW每只300μg/天和AT-AL每只300μg/天,100μg/天腹腔注射,连续3天,可显着提高小鼠腹腔渗出细胞,这两种多糖在小鼠体内以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主要是通过提高酸性磷酸酶活性,显着提高葡萄糖消耗及可轻微增加巨噬细胞产生的超氧化阴离子(SOA)所致。

2.对辐射防护和升白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亮菌悬液75mg/只,亮菌多糖50mg/只,75mg/只,100mg/只;犬肌注亮菌多糖80-100mg/只,对受致死剂量60C0γ射线照射小鼠和犬有明显的防护作用,能提高机体的抗辐射能力,减轻造血组织损伤,促进造血功能恢复,提高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对正常犬和猕猴升白作用明显,对小鼠环磷酰胺所致白细胞减少也有提升作用。应用3H-TdR脉冲标记法研究表明,亮菌制剂及亮菌多糖能加速造血组织DNA的合成。

3.抗菌作用: 亮菌所含假蜜环菌A和B,对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有抗菌作用。

4.其他作用: 亮菌甲素(假蜜环菌素A)可促进实验动物胆汁分泌;并对麻醉犬有降压作用。以小鼠脾细胞培养用MTT法测定结果表明AT-HW和AT-AL有促进有丝分裂作用。亮菌甲素组无论是溶血空斑的数目或E-玫瑰花结试验的阳性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轻度提高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麻醉犬静注亮菌甲素溶液5mg/kg,对总胆管十二指肠联接处的括约肌有明显的松弛作用,剂量增大,作用更强。

性味苦;性寒

归经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急慢性胆囊炎;胆道感染;肝炎;阑尾炎;中耳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研末,1.5-3g。

临床应用1.治胆囊炎:治疗急、慢性胆囊炎778例,疗程急性病例15天,慢性病例 l-2月。有效率93.7%,治愈率10.66%。通过26例胆囊造影复查,其中15例浓缩及排空功能恢复正常;2例浓缩功能好转;6例功能仍不正常;胆囊造影不显影者,治疗后3例显影。服法同用法与用量项。

2.治肝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迁延型肝炎、重型肝炎、复发型肝炎共459例。疗程:10天为一疗程,急性病例服药最短20天,最长2个月。疗效以急性黄疸型肝炎为最好,治愈率97.1%,有效率98.8%;急性无黄痘型肝炎及复发型肝炎疗效较好;对慢性和迁延型肝炎亦有一定疗效,有半数治愈。服法同用法与用量项。

3.治阑尾炎:治疗93例阑尾炎,有效率83.8%,治愈率74.1%。剂量:成人第 l-2天每次服煎剂100-200ml,每4或6小时一次,以后每次100ml,每6小时一次。失败病例改用手术治疗。

4.治中耳炎:治疗急性中耳炎59例,治愈26例,有效19例,无效14例;慢性中耳炎5例,痊愈3例,有效2例。疗程:急性者3-15天,慢性者5-18天。服法见用法与用量项。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亮菌 ==>】 古籍全文检索:亮菌     全站站内检索:亮菌
阿艾丸
阿艾五苓散
阿菜汤
阿芙蓉酒
阿伽陀药
阿魏搐鼻散
阿魏膏
阿魏膏药
阿魏化痞膏
阿魏化痞散
阿魏积块丸
阿魏雷丸散
阿魏理中丸
阿魏良姜丸
阿魏软坚散
阿魏散
阿魏麝香散
阿魏通经丸
阿魏丸
阿魏万灵膏
阿魏香槟丸
阿魏消瘤汤
阿魏消痞丸
阿魏雄黄丸
阿魏撞气丸
挨积丸
挨积圆
挨癖丸
艾柏饮
艾肠泥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