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金刚藤头

输入关键字:

金刚藤头

《中药大辞典》:金刚藤头

药材名称金刚藤头

拼音Jīn Gānɡ Ténɡ Tóu

别名铁菱角、饭巴坨、冷饭巴(《四川常用中草药》)。

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百合科植物菝葜根茎嫩叶。根茎全年可采,叶春季采,晒干。

原形态落叶藤状灌木。根茎块状,多横行,具膨大及坚硬的木质菱角状突起,先端具硬的细根,外表灰白色带淡黄色,剖面淡红色。茎坚硬,有倒生或平生坚硬的皮刺。叶互生,革质;叶片长椭圆形至狭长椭圆形,或卵圆形,长3.5~8厘米,宽1.8~4.5厘米,先端渐尖或钝尖,基部阔楔形,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粉白色,脉3出;叶柄长1~1.2厘米;基部具鞘,在鞘的顶端有2条卷须。伞形花序腋生;单性,异株;总花柄长1.5~2厘米,花柄长1~1.4厘米;雄花被片6,浅绿黄色,长椭圆形,雄蕊6;雌花长4毫米,具退化雄蕊6,子房上位,长椭圆形;柱头3,反卷。浆果球形,蓝黑色,直径约7毫米。花期4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林下或灌丛林内。分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河南、陕西。

化学成分根含淀粉55.8%,粗蛋白5.56%,粗脂肪0.22%。

性味《四川常用中草药》:"甘,平。"

功能主治《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除风毒。治崩带,血淋,瘰疬,跌打损伤。嫩叶:治臁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金刚藤头

药材名称金刚藤头

拼音Jīn Gānɡ Ténɡ Tóu

英文名rhizome of Blackfruit Greenbrier

别名粘鱼须龙须菜、金岗藤、铁菱角、饭巴坨、冷饭巴

出处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黑果菝葜及粉背菝葜的根茎或嫩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milax glauco-china Warb. 2.Smilax hypoglauca Benth.[S.corbularia Kunth var. hypoglauca(Benth.)Koyama]

采收和储藏:根茎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叶春、夏季采,鲜用。

原形态1.黑果菝葜 攀援灌木。具粗短的根茎。茎通常疏生刺。叶互生;叶柄长7-15mm,约占全长的一半具鞘,有卷须,脱落点位于上部;叶片厚纸质,椭圆形,长5-8cm,宽2.5-5cm,先端微凸,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下面苍白色,多少可以抹掉。伞形花序通常生于叶稍幼嫩的小枝上,总花梗长1-3cm,花序托稍膨大;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花被片长5-6mm,宽2.5-3mm,内花被片较窄,仅为外花被片长5-6mm,宽2.5-3mm,内花被片较窄,仅为外花被片之半。绿黄色,雄蕊6,花药比花丝宽2-3倍;雌花与雄花大小相似,具3枚退化雄蕊,子房3室,柱头3裂。浆果球形,直径7-8mm,熟时紫黑色,具粉霜。花期3-5月,果期10-11月。 2.粉背菝葜 本种与黑菝葜的区别为:叶柄基部(或中部以下)两侧边缘鞘向前伸长为一对离生的披针形耳,叶背苍白色;总花梗短长1-5mm,通常不及叶柄长度的一半。果实熟时暗红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1600m以下的林下、灌丛中或山坡上。 2.生于海拔1300m以下的疏林中或灌丛边缘。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中南及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四川、贵州等地。 2.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贵州。

性状性状鉴别 (1)黑果菝葜 根茎结节状,横向延长,有分枝,表面凹凸不平,灰褐色至深褐色。质硬,断面红棕色,纤维性。根多折断,残基长6-20mm,直径1-1.5mm,表面深褐色,着生处微隆起。质硬,断面中央红棕色。气微、味淡。 (2)粉背菝葜 根茎横向延长,结节状,表面灰棕色,有茎痕或短的茎基,茎基直径1cm。质硬,断面黄棕色。须根多已折断,直径1-2mm。质硬,断面黄白色。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黑果菝葜 根茎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利湿;解毒。主风湿痹证;腰腿疼痛;跌打损伤;小便淋涩;瘰疬;痈肿疮毒;臁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除风毒。治崩带,血淋,瘰疬,跌打损伤。嫩叶:治臁疮。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金刚藤头 ==>】 古籍全文检索:金刚藤头     全站站内检索:金刚藤头
杏参散
杏参饮
杏仁膏
杏仁滑石汤
杏仁煎
杏仁芥子汤
杏仁龙胆草泡散
杏仁萝卜子丸
杏仁汤
杏仁宣郁汤
杏仁止咳糖浆
杏仁粥
杏霜汤
杏苏散
杏苏饮
杏子汤
芎附饮
芎葛汤
芎归百草饮
芎归补中汤
芎归胶艾汤
芎归六君子汤
芎归明目丸
芎归人参散
芎归首乌饮
芎归汤
芎归丸
芎归泻心汤
芎归养荣汤
芎桂散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