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葶苈丸

输入关键字:

葶苈丸

外台秘要》卷十九引唐侍中方: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子52.5克(生用)牵牛子漆叶 海藻(洗去咸,炙)昆布(如前炙)桑根白皮(炙)甘遂(熬)椒目 郁李仁(去皮)各22克 桂心7.5克

制法上十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水肿。

用法用量每服15丸,一日二次,渐加至20丸,用桑白皮(切)30克,赤小豆10克,通草6克(切),水200毫升,煮取100毫升,煎汤送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生葱。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九引唐侍中方

外台秘要》卷二十引《范汪方》: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别名二利丸(《外台秘要》卷二十)。

处方葶苈270克(熬)吴茱萸270克

制法上药二味,各别捣筛,加蜜拌和,更捣二万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水肿。

用法用量每服2丸,一日三次,不知增之,当以小便利为候。

摘录外台秘要》卷二十引《范汪方》

全生指迷方》卷四: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炒)续随子(去皮,研)各15克 干笋3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熟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泻肺利水。治妇人小便不利,身面浮肿,水乘于血,致经水不行者。

用法用量每次7粒,煎扁竹汤送下。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四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别名坠涎葶苈子丸(《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处方葶苈(隔纸炒)黑牵牛(炒)汉防己 杏仁(炒,去皮、尖)各3克

制法上药将前三味研末,入杏仁泥,取蒸陈枣肉和捣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宣肺平喘利水。治乳食冲肺,咳嗽痰喘,面赤。

用法用量每服5~7丸,用生姜汤送下。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普济本事方》卷四: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15克(炒令香)郁李仁(浸,去皮、尖,熬紫色,称)22克(与葶苈二味别研如膏,令极匀)白术15克 牵牛子15克(一半生用,一半熟用)茯苓(去皮)桑白皮(蜜炙,锉)羌活(洗去土)汉防己橘皮(去白)泽泻各22克

制法上为细末,与前二味同研,炼蜜和入臼内杵之,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腹中湿热,目下作肿,如新卧起蚕之状,两足胫微肿;中满气急咳嗽,喘息有音,每就卧则右胁有气上冲,肩腋与缺盆牵引不快,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初服10丸,空腹时用生姜橘皮汤送下,每日二次。不知,加至20~30丸,以知为度。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四

圣济总录》卷一八四: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子(纸上微炒)半两,芸苔子(拣净)1两,马兜铃(锉)1两,紫菀(去苗土)1两,人参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20枚,皂荚(酥炙,去黑皮及子)半两,白前1两,甘草(炙,锉)1两,防己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乳石上气,呀嗽不得卧,卧即气绝。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圣惠》卷五十四: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半两(隔纸炒令紫色,捣如膏),汉防己1两(末),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生捣如膏)。

制法上为末,以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卒身面四肢浮肿,喘息急。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煎橘皮汤送下,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外台》卷十九引唐临方: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别名葶苈牵牛丸

处方葶苈子7分(生用),牵牛子3分,泽漆叶3分,海藻(洗去咸,炙)3分,昆布(如上炙)3分,桑根白皮(炙)3分,甘遂(熬)3分,椒目3分,郁李仁3分(去皮),桂心1分。

制法上为末,拣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气及脚并虚肿。

用法用量每服15丸,加至20丸,用桑白皮(切)5合,赤小豆1合,通草1两(切),水2升,煮取1升送下,1日2次。

注意忌生葱。

摘录《外台》卷十九引唐临方

医心方》卷八引唐临方: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子5两(缓火熬令紫色),杏仁2两半(去皮尖,熬令紫色),大枣30枚(去皮,捣取肉)。

制法上捣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小便涩,少腹满,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平旦空腹服8-9丸,晚间服5丸,2日后小便当利,3-4日后平旦服5丸,晚间服5丸,以白饮送下。

注意忌食咸腻之物。

摘录医心方》卷八引唐临方

《圣惠》卷五十四: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1两半(隔纸炒令紫色,更别研如膏),甘遂1两(煨令微黄),牵牛子1两(微炒),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羌活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气水。肿满喘急,大小便难。

用法用量每服7丸,空心以温水送下。长取利2-3行,以愈为度。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隔纸炒)2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2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石水。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米饮送下,日3夜1。小便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圣惠》卷三十六: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别名葶苈

处方葶苈1两(长流水洗净,微火熬,捣为末),山杏仁半两(汤浸,去皮),盐花2钱。

制法上为末,更入腊月猪脂1钱,和研如泥,硬软得所,丸如枣核大。

功能主治耳聋,耳中常有声哄哄声者。

用法用量葶苈膏(《圣济总录》卷一一四)。《圣济总录》本方用法:上捣研极烂,入猪膏中,以银器盛,慢火煎成膏,倾入瓷盒中。以绵裹枣核大,塞耳中。

注意一百日内,慎一切毒、鱼、肉、生冷、滑腻等。

摘录《圣惠》卷三十六

《圣惠》卷六: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别名甜葶苈丸

处方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别研如膏),贝母1两(煨令微黄,捣末),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皂荚2两(捶碎,以酒5合揉取汁,煎成膏)。

制法上为末,以皂荚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患肺气喘急,痰壅闷乱。肺痈。

用法用量甜葶苈丸(《圣济总录》卷五十)。

摘录《圣惠》卷六

《圣惠》卷六: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马兜铃1两,汉防己1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鸡子黄5枚(泻纸上焙干为末),皂荚(无蛀者,小便浸2宿后去黑皮,涂酥炙令焦黄,去子,捣末)1两。

制法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气喘促烦热,面目浮肿,大肠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圣惠》卷六: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3分(隔纸炒令紫色),杏仁3-7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牵牛子1两(微炒),汉防己1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脏气实,心胸壅闷,咳嗽喘促,大肠气滞。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桑根白皮煎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方出《外台》卷十八引《近效方》,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四: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子4分(好者,熬令紫色),甘草4分(炙),杏仁4分,海蛤4分(别研如面),郁李仁4分,汉防己5分,吴茱萸2分,槟榔6分,大黄7分。

制法上为散,合研令调和,取蒸饼中枣膏2分,去皮搅和白蜜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冲心,肺气喘急,及水气卧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腹服,渐渐加至下泄为度。服良久,待丸散后可食。

注意海藻菘菜

摘录方出《外台》卷十八引《近效方》,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四

《麻症集成》卷三: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子、杏仁防己(酒洗)、茯苓、白牵牛、萝菔子。

制法上为细末,水泛为丸。

功能主治麻疹没后,水入肺,咳嗽喘急。

用法用量食后白水送服。

摘录《麻症集成》卷三

圣济总录》卷八十: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微炒)半两,防己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郁李仁半两,紫苏子半两,茯苓(去黑皮)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气,通身黄肿。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麝香酒送下,1日3次。以小便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

《麻科活人》卷五十: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子(隔纸略炒)、汉防己牵牛子(略炒)、杏仁(去皮尖油)、莱菔子。

功能主治麻出气喘,将成龟胸。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葶苈汤”。

大便溏滑者,除牵牛。

摘录《麻科活人》卷五十

《本事》卷四: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半两(炒令香),郁李仁(汤浸,去皮尖,熬紫色,秤3分,2味别研如膏,令极匀),白术半两,牵牛子半两(一半生,一半熟用),茯苓(去皮)3分,桑白皮(蜜炙,锉)3分,羌活(洗去土)3分,汉防己3分,陈橘皮(去白)3分,泽泻3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腹中有湿热气,目下作肿,如新卧起蚕之状,两足胫微肿。病在肾,肾者少阴也,标在肺,肺者太阴也。故中满气急咳嗽,喘息有音,每就卧则右胁有气上冲,肩腋与缺盆相牵引不快,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初服10丸,空心、晚食前以生姜橘皮汤送下,1日2次。不知加至20-30丸,以知为度。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甜葶苈气味苦辛寒,入手太阴,性能行水下气;郁李仁气味辛平,入手足太阴、阳明;白术气味甘温,入足太阴;牵牛子气味苦寒,入手足阳明、足太阳,善能行水;桑白皮气味苦辛,入手太阴;茯苓气味甘平,淡渗,入足阳明、太阳;汉防己气味苦辛平,入足太阳,能行下焦,祛风利湿;羌活气味苦辛甘平,入足太阳,善能行水;陈橘皮气味辛温,入手足太阴;泽泻气味苦咸平,入足太阳。此药因湿热浮肿,本病在肾,标病在肺,致中满气急、咳喘不得卧者,非利湿行水,不能效也。送药以生姜橘皮之辛通、则在上之邪从汗而去,在下之邪从溲而去也。

摘录《本事》卷四

兰室秘藏》卷上: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别名人参顺气饮子

处方半夏(洗)5分,厚朴(炙)5分,石膏5分,青皮5分,当归身7分,白豆蔻仁1钱,缩砂1钱,茵陈(酒制)1钱,干葛1钱,炙甘草3钱,羌活3钱,黄芩(一半酒洗,一半炒)3钱,苦葶苈(酒洗,炒)3钱,人参3钱,柴胡3钱,独活3钱。

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米大。

功能主治心下痞,胸中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2钱,临卧用一口汤送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御药院方》卷八: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半两(微炒,研细),郁李仁(去皮,研)3分,茯苓(去皮心)3分,桑白皮(锉,炙)3分,黑牵牛(生,取头末)半两,汉防己2分,川羌活2分,陈橘皮(汤浸洗,去白,焙干)2分,泽泻2分,白术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受湿,流于四肢,足胫浮肿,小便涩少。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御药院方》卷八

《医方类聚》卷一三二引《施圆端效方》: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炒)半两,桑白皮(切,炒)半两,枳壳(麸炒),木通半两,槟榔3钱,木香3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诸疸黄肿,大小便涩。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食后以橘皮汤送下,1日3次。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三二引《施圆端效方》

普济方》卷一八三: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子6两(熬紫色),干枣10枚。

制法葶苈子捣如泥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上气。

用法用量每服10丸,将干枣劈碎,以水1升,煮取5合,去滓,食后送服,1日2次。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三

《医统》卷八十九: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炒)1两,黑豆(炒)1两,杏仁(去皮尖,炒,另研)1两,汉防己1两。

制法上为末,入杏膏蒸陈枣肉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乳食伤脾,伤风咳嗽,面赤身热,痰盛喘促。

用法用量每服5-7丸,乳食后或临卧以淡姜汤送下。

摘录《医统》卷八十九

《卫生总微》卷十四: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子半两(微炒)。

制法上杵如泥,入枣肉再杵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水气腹肿,小便涩滞。

用法用量每服5丸,空心、晚后枣汤送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四

《外台》卷十一引《近效方》: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隔纸炒)1两,栝楼仁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黄)1两,汉防己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成水病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茯苓煎汤送下,1日3-4次。

摘录《外台》卷十一引《近效方》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隔纸炒)2两,木香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楮根白皮(炙,锉)3分,干姜(炮)3分,槟榔(煨,锉)3分,防己3分,马兜铃(去皮,微炒)3分,朴消(别研)3分,蓬莪术(煨,锉)3分,甘遂(微煨)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水分,浮肿不退,经脉不利。

用法用量方中楮根白皮,《普济方》作“桑根白皮”。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外台》卷二十引《范汪方》: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别名二利丸

处方葶苈1升(熬),吴茱萸1升。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肿。

用法用量每服2丸。不知增之,当以小便利及下为度。若下者,但可清旦1服。若不下,但小便利者,日可再3服。常服肿消。

摘录《外台》卷二十引《范汪方》

圣济总录》卷六十六: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子(净洗晒干,浆水浸半日,布内盛,蒸一炊久,取出晒干,捣末)、防己郁李仁(汤浸,去皮,研)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赤小豆大。

功能主治劳嗽,头面虚肿,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煎糯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圣济总录》卷八十: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炒令紫)半合,防己1两半,椒目1两半,大黄(锉碎,醋拌炒)1两半,蓖麻子(去皮)半两,郁李仁(汤浸,去皮,炒)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同枣肉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水肿。内虚外实,久有积聚,荣卫不通,甚者变为赤水。此为病从心起,入于皮肤,肿满皮厚,体重上气,卧烦而躁。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如不动加至15-2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2两(隔纸炒),防己半两,麻黄(去根)1分,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半两,黑牵牛5两(内将2两生杵,取末半两,余3两于铫子内炒,候匀热便杵为末,秤3分)。

制法上为极细末,以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解肺热,利胸膈,化痰止嗽。主热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桑根白皮生姜煎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炒)1两,木香1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焙)1两。

制法上为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支饮,气喘不得息。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子(慢火炒,别捣为膏)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3分,桂(去粗皮)3分,羚羊角(镑)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柴胡(去苗)3分,鳖甲(去裙襕,醋浸炙)3分,防风(去叉)3分,菟丝子(酒浸两宿,焙干,炒,别捣)3分,牛膝(去苗)3分,安息香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下冷,小便浓白如泔,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圣济总录》卷五十: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隔纸炒)1两1分,大黄(锉,炒)1两半,芒消(研细)1两半,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1两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肠胃受热,瘕聚沉伏,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水1盏,煎取6分,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圣济总录》卷五十: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子(隔纸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柴胡(去苗)1两,枣肉(研)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与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气喘息,面目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煎杏仁汤送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方出《圣惠》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二十八: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2两(以水净过,日晒干,却用浆水浸1炊久,取出又晒干),汉防己半两,桑根白皮3分(锉),郁李仁2两(汤浸,去皮尖,微炒)。

制法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气咳嗽,头面虚肿,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普济方》本方用法:每服二十丸,不拘时候生姜汤送下。

摘录方出《圣惠》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二十八

《圣惠》卷五十一: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前胡1两(去芦头),诃黎勒皮1两,紫苏子半两,木香半两,桂心1两,槟榔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支饮,心膈痞急,咳逆短气,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炒)1分,杏仁(不去皮)1分。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十种水气。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煎杏仁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普济方》卷一九三引《圣惠》: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子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肿气满。

用法用量每服5丸,加至7丸。得利为佳。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三引《圣惠》

圣济总录》卷八十四: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纸上炒)2两,防己2两,甘草(炙)2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熬别研)2两半,贝母(去心)1两半。

制法上为末,以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脚气,兼上气喘急,咳嗽,小便涩,服利水药小便不利,大便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煎大枣桑根白皮汤送下。未利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子(炒)1两半,消石2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2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涌水。腹满,小便难。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以木通汤送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普济方》卷二十七引《护命方》: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子(隔纸炒)半两,铅丹(细研)1两,砒霜(夜间露7夜,细研,日收)1两,半夏(汤浸,去滑,焙)1两,羌活(去苗头)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马兜铃1两。

制法上除砒霜铅丹2味研如飞尘,余药为极细末,以枣肉为丸,如绿豆大,丹砂为衣。

功能主治久患肺气喘急,喉中作声,上焦壅热,不能起动。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以葱茶送下,气实者,加至5-7丸。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七引《护命方》

圣济总录》卷二十八: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隔纸炒)1分,大黄(锉,炒)半两,人参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时气发黄。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水送下。以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圣济总录》卷四十八: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子(纸上炒)1分,大黄(蒸熟,锉)1分,杏仁2-7枚(去皮尖双仁,灯上燎熟)。

制法上为末,用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脏热实喘嗽。

用法用量每服5-7丸,食后、临卧以生姜乌梅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普济方》卷一九一: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炒)1两,泽泻1两,猪苓(去皮)1两,椒目1两,桑根白皮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1两,大戟(炒)1两,甘遂(炒)1两,大黄(炒)1两,黄芩1两(去黑心),芫花(炒焦,酒浸)1两,荛花半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涌水。腹满不坚,疾行则濯濯有声。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煎至7分,早、晚食前温服。以利为度。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一

《本事》卷二: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1两1分(隔纸炒香),当归(洗去芦,薄切,焙干)半两,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半两,白蒺藜(去角,炒)半两,干姜(炮)半两,川乌头(炮,去皮尖)半两,吴茱萸(汤浸,焙7次)半两,大杏仁(去皮尖,微炒)半两,鳖甲(淡醋煮,去裙膜,净洗,酸醋炙黄)半两,茯苓(去皮)半两,人参(去芦)半两,槟榔1两。

制法上为细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定喘急。主肺积。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姜、枣汤送下,1日3-4次,不拘时候。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苦葶苈气味苦辛寒,入手太阴;当归气味辛温,入手少阴、足厥阴;肉桂气味甘辛大热,入足厥阴;白蒺藜气味甘辛温,入足厥阴,能明目;干姜气味辛热,入足太阴;川乌头气味辛热,入足太阳;吴茱萸气味辛热,入足厥阴;鳖甲气味咸平,入足厥阴;杏仁气味苦辛微温,入手太阴;茯苓气味甘平淡渗,入足阳明,能引诸药达于至阴之处;人参气味甘温,入脾胃;槟榔气味苦辛温,入足太阴、太阳,能消积下气。肺有积饮,咳逆欲喘,由乎中土气怯,不能养金制木,得土中有权,饮浊不致泛溢,肺金职司不废,乌有不安者乎!

摘录《本事》卷二

普济方》卷一九三引《圣惠》: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7两,椒目3两,茯苓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肿。腹苦满急,妨碍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0丸,1日3次。

注意忌酢物。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三引《圣惠》

圣济总录》卷八十: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子(纸上炒令紫色)3两,牵牛子(微炒)1两半,海藻(洗去咸,炒)1两,昆布(洗去咸,炒)1两,猪苓(去黑皮)1两,泽漆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水蛊。身体洪肿,喘满。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稍加至20丸,米饮送下,1日2次。以知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隔纸微炒)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别研)1两,防己1两半,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末,入杏仁同研匀,以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肺壅,上气多痰。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煎桑白皮汤送下,1日2次。微利即止。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葶苈丸

药方名称葶苈丸

处方葶苈(隔纸炒)1两,泽泻1两,猪苓(去黑皮)半两,椒目半两,桑根白皮半两,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半两,牵牛子(炒)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涌水。腹满不坚,疾行则濯濯有声。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葱白汤送下,不知加至3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检索葶苈丸 ==>】 古籍全文检索:葶苈丸     全站站内检索:葶苈丸
化气利湿
化饮解表
化州陈皮
化痰开窍
化瘀行血
化癥回生丹
爪甲
爪法
爪枯
(cì 刺)
爪黄
爪切押手法
反阳
反折
反听
反治
反戾
反胃
反侮
反四时
反发热
反关脉
反关痘
反花疮
反佐法
反背红
反唇疔
反鼻蛇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