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鸡血李

输入关键字:

鸡血李

《中药大辞典》:鸡血李

药材名称鸡血李

拼音Jī Xuè Lǐ

出处《分类草药性》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杏李。夏、秋采集。

原形态杏李。又名:红李、秋根子。

落叶乔木。树形尖塔状,枝直上,幼时光滑。单叶互生;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先端渐尖,边缘有钝齿,平滑无毛,上面淡绿色,下面具网脉;叶柄短,上有2~4个腺体。花单生或3朵簇生,有短花梗,花白色,径2~2.5厘米;萼片5;花瓣5;雄蕊无数;雌蕊1,花柱长。核果近圆形,略扁,直径3~5厘米,紫红色,缝痕颇深,果梗较短,果肉红褐色,亦有带黄色者,核小而粗糙,半倒形与果肉紧贴。花期4月。果期8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路旁、房屋周围及低山地区。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苦,寒。

①《四川中药志》:"性寒,味甘微苦,无毒。"

②《重庆草药》:"味苦,性子,无毒。"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治跌打损伤,痪血作痛,吐血,白浊。

①《分类草药性》:"散血,消气。治跌打,血气痛,男子吐血。"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消渴,心烦,吐血,赤白带下,小儿暴热。"

③《四川中药志》:"治脚气,奔豚气,热毒,烦躁。"

④《重庆草药》:"调经,治血崩。"

⑤《贵州草药》:"和血通经,利水通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经闭:鸡血李根五钱,血藤、吴萸各三钱,木通血藤、桐子根、面根藤各二钱,生美一钱。煨水服。

②治吐血:鸡血李根二两,煨水服。

③治白浊:鸡血李根二两,木贼一两。煨水服。

④治水肿:鸡血李叶二两,车前草一两。煨水服。

⑤治刀伤:鸡血李叶适量,捣绒敷伤口。(选方出《贵州草药》)

备注本植物的种子,在四川称"大李仁",作李仁使用。详"李核仁"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鸡血李

药材名称鸡血李

拼音Jī Xuè Lǐ

英文名root or leaf of Apricot plum

别名杏李、红李、秋根李、玉皇李

出处出自《分类草药性》。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杏李的根或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unus simonii Carr[Persica simonii Decaisne]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根,夏季采叶,晒干。

原形态杏李 乔木高5-8m。树冠金字塔形,直立分枝;老枝紫红色;树皮常有裂痕;小枝浅红色,粗壮,节间短,无毛。叶互生;叶片长1-1.3cm,通常在先端两侧各有1-2个腺体;托叶膜质,线形,边缘有腺,早落;叶片长圆倒卵形或长圆披针形,长7-10cm,宽3-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细密圆钝锯齿,两面无毛;侧脉直出呈弧形,基部与主脉呈锐角。花两性;花1-3朵簇生,花梗无毛;花直径1.5-2cm;萼筒钟状,萼片5,长圆形,边缘有腺细齿;花瓣白色,先端圆钝,基部有爪,着生在萼筒边缘;雄蕊多数,花丝长短不等,排成2轮;雌蕊1,心皮无毛。核果扁球形,直径3-6cm,红色,果肉淡黄色,有浓香味,粘核;核小,扁球形,有纵沟。花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多为人工栽培的果树。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华北地区。

性状叶大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叶片呈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10cm,宽2-3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有钝齿。上面灰绿色,主脉、侧脉明显下陷,下面暗绿色,中脉、侧脉不明显突起,侧脉弧形,与主脉呈锐角,叶柄短而粗,有2-4腺体,托叶膜质,线形,质脆。

性味苦;寒;无毒

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除烦,利水通淋,止血。主消渴,心烦,白浊,水肿,吐血,崩漏,跌打损伤,瘀血作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6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分类草药性》:散血,消气。治跌打,血气痛,男子吐血。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消渴,心烦,吐血,赤白带下,小儿暴热。

3.《四川中药志》:治脚气,奔豚气,热毒,烦躁。

4.《重庆草药》:调经,治血崩。

5.《贵州草药》:和皿通经,利水通淋。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鸡血李 ==>】 古籍全文检索:鸡血李     全站站内检索:鸡血李
蝎虎草
蝎虎痧
蝎倍散
蝎梢丸
蝎梢散
蝎螫伤
蝟皮丸
蝼蛄疖
蝼蛄疬
蝼蛄窜
蝼蛄漏
蝼蛄串穴
蝙蝠粪
蝦眼
蝦蟆黄
蝦蟆蛊
蝦蟆蟇
蝦蟆瘟
骻骨
(kào)骨
(héng 衡)
骹(qiāo 敲)
骸(hái 孩)
骸关
墨义
墨斗草
墨鱼盖
墨柱根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