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红白二丸

输入关键字:

红白二丸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白二丸

药材名称红白二丸

拼音Hónɡ Bái èr Wán

别名红白二元、红黑二丸岩丸子鸳鸯七、水八角、一口血、一点血、小桃红、山海棠

来源秋海棠秋海棠属植物中华秋海棠Begonia sinensis A. DC.,以块茎全草入药。秋季采收,分别晒干。

性味苦、酸,平。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止血止痢。用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痢疾,吐血,衄血,跌打损伤出血。

用法用量2~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红白二丸

药材名称红白二丸

拼音Hónɡ Bái èr Wán

别名一点血岩丸子鸳鸯七、红黑二丸、野秋海棠、红白二元、老背少、一口血、山海棠

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中华秋海棠根茎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onia sinensis A.DC.

采收和储藏:夏季开花前采挖根茎,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40cm。有双球形块茎,但有较多须根;茎圆柱形,直立,淡褐色,不分枝。叶互生;叶柄长4-15cm,从下到上变短;叶片薄纸质,宽卵形,长3-12cm,宽3.5-9cm,先端渐尖,常成尾状,基部心形,偏斜,叶背淡绿色,叶缘有锯齿。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较小而稀疏,粉红色,雄花被片4,外轮2,卵圆形,内轮2,友蕊多数,基部合生成长约2mm的柄,花药纵裂;雌花被片5,外轮2片,内轮3片,花柱3,基部合生,柱头半月形,有乳头状突起。蒴果有2翅,一翅较大,三角形。花、果期夏、秋间。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阴湿的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湖北、贵州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根茎较粗,多为双球形,直径1-2cm,表皮干燥皱缩,显深褐色或棕褐色,下部须根丛生,呈纤维状,黑褐色;质地较软,易折断,断面呈黄白色,纤维性。气微,味甘、苦。

性味味苦;酸;性微寒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止血止痢;镇痛。主崩漏;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外伤出血;痢疾;胃痛;腹痛;腰痛;瘿气痛;痛经;跌打瘀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研末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红白二丸 ==>】 古籍全文检索:红白二丸     全站站内检索:红白二丸
助气补漏汤
助胃膏
助阳和血补气汤
助阳止痒汤
助音汤
苎麻粥
驻车丸
驻车圆
驻景补肾明目丸
驻景圆
驻世珍馐
驻颜益心神丸
蛀牙散
专翕大生膏
壮骨关节丸
壮筋续骨丹
壮筋养血汤
壮肾散
状元丸
撞关饮子
撞气阿魏丸
撞气阿魏圆
追虫丸
追疔夺命丹
追风丹
追风毒锉散
追风如圣散
追风散
追风应痛圆
追魂散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