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关木通

输入关键字:

关木通

《中国药典》:关木通

药材名称关木通

拼音Guān Mù Tōnɡ

英文名CAULIS ARISTOLOCHIAE MANSHURIENSIS

别名木通马兜铃、东北木通、马木通、万年藤

来源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 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的干燥藤茎。秋、冬二季采截,除去粗皮,晒干。

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稍扭曲,长1~2m,直径1~6cm。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有浅纵沟及棕褐色残余粗皮的斑点。节部稍膨大,有1枝痕。体轻,质硬,不易折断,断面黄色或淡黄色,皮部薄,木部宽广,有多层整齐环状排列的导管,射线放射状,髓部不明显。摩擦残余粗皮,有樟脑样臭。气微,味苦。

鉴别(1) 本品粉末淡黄色。纤维管胞大多呈束,长棱形,直径11~20μm,壁有明显的具缘纹孔,纹孔口斜裂缝状或相交成十字形。分隔纤维直径21~42μm,斜纹孔明显。石细胞少见,类方形或类多角形,壁较厚。草酸钙簇晶直径约至40μm。具缘纹孔导管大,直径约至328 μm,多破碎,具缘纹孔类圆形,排列紧密;具缘纹孔管胞少见。

(2) 取本品粉末1g,加70%乙醇20ml,加热回流15分钟,放冷,滤过。取滤液点于滤纸上,干后置紫外光灯(365nm) 下观察,显天蓝色荧光;于点样处加稀盐酸 1滴,干后显黄绿色荧光,用氨蒸气熏后复显天蓝色荧光。

(3)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50ml,加热回流 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关木通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马兜铃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 1ml含0。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 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甲苯-醋酸乙酯-水-甲酸(20:10:1:1 )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分别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分别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条斑。

炮制洗净,略泡,润透,切薄片,晒干。本品为圆形薄片,表面黄色或黄白色。木部宽广,导管孔大,多层环形排列呈筛网状,射线色浅,髓部不明显。周边灰黄色,粗糙。体轻,质硬。气微,味苦。

性味苦,寒;有毒。

归经归心、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心火,利小便,通经下乳。用于口舌生疮,心烦尿赤,水肿,热淋涩痛,白带,经闭乳少,湿热痹痛。

用法用量3~6g。

注意不可多用、久服,肾功能不全及孕妇忌服。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备注(1)治湿热下注、淋沥涩痛要药,常与车前子、滑石等同用。且利尿力强,对小便不利、水肿、脚气等症也常恃为要药,可配其它利水消肿药如桑白皮猪苓等同用。用于心火上炎、心烦尿赤、口舌生疮等症,常与生地、竹叶甘草同用。用于产后乳汁稀少,常与王不流行、穿山甲等配伍;或与猪蹄同煮服用。治湿热痹痛、关节不利之症,常与薏苡仁桑枝忍冬藤等配伍应用。

(2)有用大量木通(60g)煎汤服用后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者,故在临床应用时不宜大量使用。孕妇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关木通

药材名称关木通

拼音Guān Mù Tōnɡ

别名木通(《东北植药图志》),苦木通(《中药材品种论述》)。

出处《中国药典》

来源马兜铃科植物木通马兜铃木质茎。9月至翌年3月采收,割取茎部,切段,去掉外面糙皮,晒干或烤干,理直,扎捆。

原形态缠绕藤本。茎具灰色栓皮,有纵皱纹。叶互生;叶柄长10~13厘米;叶片圆心脏形,长12~20厘米,宽15~23厘米,先端稍钝或尖,基部心形,全缘或微波状,下面有稀疏的短毛,基出脉5条。花腋生,花梗基部具1~2片淡褐色的鳞片,并密生茸毛;花被筒长5~6厘米,呈马蹄形弯曲,上部膨大,外面淡绿色,内面于合蕊柱处有毛,管部褐色或淡黄绿色,3深裂,裂片广三角形;雄蕊6,成对贴附于柱头的外面;合蕊柱三棱形,柱头3浅裂;子房圆筒状。蒴果六面状圆筒形,长9~11厘米,直径3~4厘米,淡黄绿色,后变暗褐色,由顶部空间裂开为6瓣。种子心状三角形,淡灰褐色。花期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常见于河流附近湿润处及蔽阴的地方。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甘肃、陕西等地。产吉林、黑龙江、辽宁等地。

性状干燥茎呈圆柱形,长30~60厘米,直径1.2~2.5厘米,表面灰黄色或褐色,节部略粗。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皮部黄白色而松软,木部黄色,满布细小孔洞,与黄色线条相间如车轮状。气无,味极苦。

化学成分马兜铃酸、齐墩果酸、常春藤皂甙元等。

药理作用①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曾报告煎剂对离体蟾蜍、豚鼠的心脏呈现非常类似洋地黄的作用。但后来的研究证明其对心脏的作用是由于其中所含的钙及鞣酸所引起,木通本身并不具有洋地黄样强心甙的作用。麻醉兔和犬静脉注射煎剂0.5~2克/公斤,可使血压立即上升,然后下降,并呈现持续时间较长之继发性血压降低现象。某些兔则不出现血压升高,只有血压降低。

②其他作用

煎剂对离体小鼠小肠呈兴奋作用,对离体小鼠未孕和已孕子宫则皆为抑制作用。麻醉犬和兔静脉注射煎剂时均见短时间尿量减少,未见利尿作用。而正常人口服,尿量却有增加,但氯化物排出较对照组少。

此外,从同属植物铁线莲马兜铃中提出的马兜铃酸的作用如下:

①抗肿瘤作用

多次腹腔注射,可抑制大鼠腹水型肝癌的生长,但对小鼠肉瘤-180、大鼠的肉瘤-45、肉瘤-M-1及大鼠癌-RS-1无效,对小鼠肉瘤-37、肉瘤-AK的生长也有一些阻碍作用。

②一般作用

0.1~1%马兜铃酸滴入兔眼结膜囊或皮下注射,没有刺激作用。对麻醉猫静脉注射1~10毫克/公斤,可升高血压,心率无变化;40毫克/公斤则猫死亡,心跳先停,呼吸后停。对离体兔耳及肾的血管有一定收缩作用,对离体兔肠、在位兔肠及在位猫子宫均有兴奋作用。小鼠静脉或腹腔注射30~50毫克/公斤,可使直肠温度降低2~2.5℃,持续24小时。

毒性服用木通马兜铃过量,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据报道1例产妇为了通乳,自购木逋马兜铃约2.2两同赤豆煮汤喝,服后即感上腹不适,继则呕吐,头痛,胸闷,腹胀,隐隐作痛,腹泻每天7~8次;半月后面部开始浮肿,尿频尿急,夜尿7~8次,每天尿量不多,不发热,渐起周身浮肿,不能平卧,神志不清,呈半昏迷状态。实验室检查:非蛋白氮51~112毫克%,二氧化碳结合力22.4容积%,小便酚红排泄试验2次皆为"0"。产妇之翁,因吃了同木通煮过的赤豆,也发生同样情况。入院后均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急救处理,症状改善后自动出院。

性味《中国药典》:"苦,寒。"

功能主治清心火,利小便,通经下乳。用于口舌生疮、心烦尿赤、水肿、热淋涩痛、白带、经闭乳少、湿热痹痛。

《中国药典》:"泻热、降火。治口舌生疮,小便亦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5钱。

注意含"关木通"的药物被禁止生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取消关木通药用标准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关木通

药材名称关木通

拼音Guān Mù Tōnɡ

英文名Manshurian Dutchmanspipe Stem, Stem of Manshurian Dutchmanspipe

别名木通苦木通、木通、东北木通、桤木香

出处出自《中国药典》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木通马兜铃的藤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Hocquartia manshuriensis Kom.Nakai]

采收和储藏:冬、春季采收,切段,刮去外皮,晒干。

原形态木通马兜铃 木质藤本。茎具灰色栓皮,有纵皱纹。叶互生;叶柄长10-13cm;叶片圆心脏形,长12-20cm,宽15-23cm,先端稍钝或尖,基部心形,全缘或微波状,下面有稀疏的短毛,基出脉5条,侧脉每边3-5条。花腋生,花梗基部具1-2片淡褐色的鳞片,并密生茸毛,花被筒长5-6cm,呈马蹄形弯曲,上部膨大,外面淡绿色,内面于合蕊柱处有毛,管部褐色或淡黄绿色,3深裂,裂片广三角形;雄蕊6,成对贴附于柱头的外面;合蕊柱三棱形,柱头3浅裂,子房圆筒状。蒴果六面状圆筒形,长9-11cm,直径3-4cm,淡黄绿色,后变暗褐色,由顶部胞间裂开为6瓣。种子心状三角形,淡灰褐色。花期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阴湿林中或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甘肃、陕西、四川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和湿润的气候。宜在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砂质壤上或壤土中种植。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按行距20-25cm开条沟,将种子播入沟内,覆土2-3cm。浇水湿润土壤。

田间管理 幼苗期注意除草松土,保持土壤湿润。在苗高30-40cm时应搭立支架,以利蔓茎攀援上升。每年施肥2-3次。

性状性状鉴别 茎呈长圆柱状,两端平截,直径1-6cm,稍扭曲。表面灰黄色或浅棕黄色,稍平滑,有浅纵沟及斑状浅棕色栓皮残痕或枝痕,节部稍膨大。体轻,质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黄色,皮部狭窄,木部较宽,导管多数呈针孔状,成多层同心环状排列,与类白色射线相间,呈蜘蛛网状,髓部小,狭条状。气微,味苦。

显微鉴别 粉未特征:淡黄色。①纤维管胞长梭形,直径11-20μm,壁有明显的具缘纹孔,纹孔口斜裂缝状或相交成十字形。②韧皮纤维长梭形,直径16-34μm,壁厚至8μm,木化。③石细胞少见,类方形或类多角形,壁较厚。④草酸钙簇晶直径约40μm。⑤具缘纹导管大,直径约330μm,多破碎,具缘纹孔类圆形,排列紧密。此外,有管胞、木栓细胞、傍管木薄壁细胞、淀粉粒等。

化学成分茎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B、D,马兜铃甙(aristoloside),马兜铃酸D甲醚(aristolochic acid D methylether),木兰花碱(magnolo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右旋异双环牛儿烯醛(isobicyclogermacrenal)。

药理作用1.利尿作用大鼠ig本品煎剂2g(相当生药量)/100g有明显的利尿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与双氢克尿噻25mg/100g作用相似。本品煎剂1g/kg由耳缘iv给药于麻醉兔,记录给药1小时后的尿量,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着的利尿作用(P<0.01)。且尿液中K、Na、Cl离子的排出量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明显差异(P<0.05=。

2.抗肿瘤作用本品所含的马兜铃酸A,多次ip给药可抑制大鼠腹水型癌的生长,对小鼠肉瘤一AK的生长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对免疫作用的影响马兜铃酸A有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提高细胞免疫的作用4.其他作用马兜铃酸Aivl-10mg/kg时,可使麻醉猫升高血压,但心率无变化;40mg/kg剂量可使猫心跳先停,后停呼吸。对离体兔耳及肾的血管有一定的收缩作用,能兴奋离体兔肠、在位兔肠及在位猫子宫。小鼠iv或ip30-50mg/kg时,可使直肠温度降低2-2.5℃,持续24小时。

毒性1.小鼠静脉注射马兜铃酸,致死量为60mg/kg,大鼠每日腹腔注射2、5mg/kg或口服5、10mg/kg,共30天,没有死亡,其体重的增长与对照组相等。家兔每天静脉注射0.5、5mg/kg或腹腔注射0.5、1、1.5mg/kg,共15天,动物表现有全身抑制,食欲缺乏及虚弱无力,1.5mg/kg组在用药第3-9天发生死亡,表现衰弱及体重显着减轻。最大耐受量对小鼠、大鼠、家兔的末梢血象无明显影响。中毒剂量时,动物内脏发生毛细血管病变,有出血灶形成并发生水肿,肾脏发生普遍性破坏,属肾小管坏死型(Necroticnephrosis)。

2.本品水煎剂ip给于小鼠的LD50为19.42±3.16g/kg。100%小鼠死亡率组换算为人口服量为30g/50kg,0%死亡率换算为成人量则为12g/50kg。亚急性毒性大鼠ig9.71g/kg(相当小鼠ip给药的LD50的1/2量)连续20d。给药前、中途及处死前称体重1次,停药次日断头取血,检查血小板、白细胞、谷丙转氨酶、尿素氨,并取心、肝、肾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一般情况(包括行为动作、对外界刺激反应、皮毛、粪尿等)均无明显变化。体重各组均有增加,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肝肾功能和脏器病理组织检查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马兜铃酸A小鼠iv的LD50为60mg/kg。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1g,加75%乙醇20ml,回流加热15min,放冷,滤过。取滤液点于滤纸上,干后置紫外灯(365nm)下观察,显天蓝色荧光;于点样处加稀盐酸1滴,干后黄绿色荧光,用氨试剂熏后,复显天蓝色荧光。(检查马兜铃酸)。

(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50ml置水浴热回流1h,滤过。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供试品用。另取马兜铃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二种溶液各3μl点于同一硅胶G薄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水甲酸(20:10:1: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于紫外灯(365nm)下检视。供视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色斑。品质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乙醇浸出物按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16.0%。

性味苦;寒;有毒

归经心;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心泻火;能淋;下乳通经。主小便赤涩;热泪盈眶淋;水肿;心中烦热;口舌生疮;白带;经闭;产后乳汁不通;湿热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熏洗。

注意内无湿热者及孕妇忌用。

复方1.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清心养阴,利水通淋,主治心经热盛,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小肠,小便赤涩刺痛。2.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主治湿热下注,之热淋、血淋等。3.木通汤(《圣济总录》),主治产后乳汁不下。4.木通散(《圣惠方》),主治喉痹,心胸气闷,咽喉堵塞不通。

各家论述《中国药典》:泻热、降火。治口舌生疮,小便赤涩。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关木通 ==>】 古籍全文检索:关木通     全站站内检索:关木通
消肿散
消肿汤
消肿丸
消肿止痛散
逍遥调经汤
逍遥蒌贝散
逍遥散
逍遥丸(大蜜丸)
逍遥丸(水丸)
逍遥五黄汤
逍遥饮
小安肾圆
小白薇圆
小半夏加茯苓汤
小半夏散
小半夏汤
小保和丸
小抱龙圆
小草汤
小柴胡加栀子汤
小柴胡汤
小承气汤
小地黄圆
小丁香圆
小定风珠
小定心汤
小定志丸
小独圣圆
小儿百寿丸
小儿腹泻外敷散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