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玳玳花

输入关键字:

玳玳花

《中药大辞典》:玳玳花

药材名称玳玳花

拼音Dài Dài Huā

别名枳壳花(《草花谱》),代代花(《饮片新参》),酸橙花(《药材学》)。

出处《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芸香利植物玳玳花花蕾。5~6月间采摘花蕾,先用急火烘至七、八成干,呈显黄色后,再用文火烘至全干,切勿烘焦。放干燥处,防蛀、防霉。

原形态玳玳花,又名:玳玳橘、回青橙、回春橙。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5~10米。小枝细长,疏生短棘刺。叶互生;椭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5~10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渐尖,钝头,基部阔楔形,边缘具微波状齿;叶翼宽阔;革质,具半透明油点。花单生或簇生于叶腋;花萼杯状,顶端5裂,近卵圆形,有缘毛;花瓣通常5,长矩圆形,白色;雄蕊约25,花丝基部连合成数束;子房上位,扁球形,花柱圆柱形,柱头头状。柑果橙红色(留在树上至次年夏间又转为污绿色),近圆球形,径7~8厘米,有增大的宿存花萼;瓤囊约10瓣。种子椭圆形,先端楔形。花期5月。果熟期12月。

生境分部分布我国南部各地,浙江、江苏、广东、贵州等地有栽培。主产江苏、浙江。

性状干燥花蕾略呈长卵圆形,长1.5~2厘米,直径6~8毫米。上部较膨大,基部具花柄;花萼绿色,皱缩不平,基部连合,裂片5;花瓣5片,淡黄白色或灰黄色,顶端覆盖成覆瓦状,表面有纵纹;内有雄蕊数束,黄色;中心有雌蕊,呈棒状,子房倒卵形,暗绿色。质脆易碎。气香,味微苦。以干燥、色黄白、香气浓郁、无破碎者为佳。

化学成分花蕾含挥发油。油中主要含柠檬烯、芳樟醇、牻牛儿醇、香茅醇、缬草酸等。尚含新橙皮甙和柚皮甙。

成熟果实的果皮含挥发油1~1.8%,油中含有月桂烯、罗勒烯、异松油烯、蒎烯、莰烯、柠檬烯、芳樟醇、松油醇、橙花醇、金合欢醇、橙花叔醇、茉莉花素、壬醛、癸醛、辛酸、苯乙酸、苯甲酸、邻位氨基苯甲酸甲酯等。果实尚含橙皮甙、新橙皮甙、柚皮甙、橙色素、柠檬酸、苹果酸、水杨酸、鞣酸等。

种子含脂肪油约18%,并含苦味成分柠檬苦素。叶含水苏碱、挥发油

性味《药材学》:"甘微苦。"

功能主治疏肝,和胃,理气。治胸中痞闷,脘腹胀痛,呕吐、少食。

①《饮片新参》:"理气宽胸,开胃止呕。"

②《动植物民间药》:"治腹痛,胃痛。"

③《浙江中药手册》:"调气疏肝。治胸膈及脘宇痞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8分;或泡茶。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玳玳花

药材名称玳玳花

拼音Dài Dài Huā

英文名Daidaihua

别名枳壳花、玳玳花、酸橙花。

出处出自《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玳玳花的花蕾。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trus aurantium L.var.amara Engl.[C.aurantium ‘Daidai’]

采收和储藏:立夏前后,选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摘取含苞未开的花朵,用微火烘干。

原形态玳玳花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5-10m。小枝细长,疏生短棘刺。叶互生,具柄;叶翼宽阔;叶片革质,椭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5-10cm,宽2.5-5cm,先端渐尖,钝头,基部阔楔形,边缘具微波状齿,叶面具半透明油腺点。花单生或簇生于叶腋;花萼杯状,先端5裂,近卵圆形,有缘毛;花瓣通常5,长圆形,白色;雄蕊约25个,花丝基部连合成数束;子房上位,扁球形,花柱圆柱形,柱头头状。柑果橙红色(留在树上至次年夏间又转为污绿色),近圆球形,径7-8cm,有增大的宿存花萼;瓤囊约10瓣。种子椭圆形,先端楔形。花期5月,果熟期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宜排水良好、肥沃松软、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和黏质壤土。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南部各地,江苏、浙江、广东、贵州等地有栽培。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幼苗怕霜冻,成苗后抗寒能力增强。最适宜温度20-23℃,温度低于-4℃则易遭冻害。耐湿,不耐干旱,年降雨量在1000-20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65%-75%最为适宜生长。长江以南可露地栽培;华北多盆栽。以向阳背凤山坡、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碱性土壤不宜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扦插、嫁接繁殖。种子繁殖的实生苗易变异,只宜用作砧木。扦插繁殖:4-5月选生长健壮的枝条作为插条,剪去部分叶片,斜插于沙床内,在20-22℃下,并保持一定的湿度,均经1个月左右即可生根。嫁接繁殖:生产上多用此法。用枝接或靠接法。选枸橘、枳、酸橙、玳玳花的实生苗作砧木,选2年生玳玳花枝条作接穗。枝接于4月下旬-5月上旬;靠接于5-6月。成活后经培育1-2年移栽。4月按行株距1.4m×1.4m开穴,穴深0.5m,穴宽0.6m,穴内施入基肥,每穴栽种1株,填土压实,施稀人粪尿。

田间管理 玳玳花有多次抽梢特点,应多次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适当增施速效肥,每年4月施促新消生长肥;5月施夏梢肥;8月上旬施秋梢肥。以上春、夏、秋三季均以施用硫酸铵、尿素为主。12月施冬肥,以饼肥、堆肥、厩肥、骨粉为主,开沟环施。为结合防治病害,可在使用农药时加尿素或氮磷钾复合肥,进行根外追肥,浓度0.03%-0.05%。遇干旱季节及时浇水,但夏季浇水应不使花盆内积水,冬季因植株处于休眠状态,应控制浇水,干透浇透,不得多浇。修剪,整形修剪,嫁接苗抽夏梢时,从30cm处摘心,出圃时有3-5个分枝,定植后3-4年幼枝进行长枝短截,使树形成圆头形,春季修剪枯枝、密枝、丛生枝、无叶花枝、病虫枝。冬季幼苗用稻草包扎,根部培土或铺草。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糠片介壳虫,冬季可喷松碱合剂的10倍液;煤烟病喷多菌灵。虫害有黄蜘蛛、凤蝶幼虫。民蝶幼虫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射。

性状性状鉴别 花蕾略呈长卵圆形,先端稍膨大,长1-1.5cm,直径6-8mm,有梗。花萼灰绿色,皱缩不平,基部联合,裂片5片,有凹陷的小油点;花瓣5片,覆瓦状抱合,黄白色或浅黄棕色,表面有棕色油点和纵纹;雄蕊多数,黄色,花丝基部联合成数束;雌蕊棒状,子房倒卵形,暗绿色。体轻,质脆易碎。气香,味微苦。以色黄白、香气浓郁、无破碎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淡黄色。①花粉粒众多,淡黄色,类球形,直径26-43μm,具4个萌发孔,表面有网状雕纹。②花粉囊内壁细胞壁呈肋条状增厚。③草酸钙结晶多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呈方形、菱形,棱尖、锐尖或钝尖,直径5-13μm。④非腺毛单细胞多破碎,有时可见2-3个分隔,直径16-26μm,壁厚约6μm。⑤气孔可见,环式,副卫细胞6个。

品质标志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1992年规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25%(ml/g)。

化学成分花蕾含挥发油。油中主要含柠檬烯(Limonene)、芳樟醇(Linalool)、牻牛儿醇(Geraniol)、香茅醇(Citronellol)、缬草酸(Valericacid)等。尚含新橙皮甙(Neohesperidin)和柚皮甙(Naringin)。成熟果实的果皮含挥发油 l-1.8%,油中含有月桂烯(香叶烯,Myrcene)、罗勒烯(Ocimene)、异松油烯(Terpinolene)、蒎烯(Pinene)、莰烯(Camphene)、柠檬烯、芳樟醇、松油醇(Terpineol)、橙花醇(Nerol)、金合欢醇(Farnesol)、橙花叔醇(Nerolido1)、莱莉花素(Jasmone)、壬醛、癸醛、辛酸、苯乙酸、苯甲酸、邻位氨基苯甲酸甲酯等。果实尚含橙皮甙(Hesperidin,达10%)、新橙皮甙、柚皮甙、橙色素(Citraurin)、柠檬酸、苹果酸、水杨酸、鞣酸等。种子含脂肪油约18%,并含苦味成分柠檬苦素(Limonin)。叶含水苏碱(Stachydrine)、挥发油。

性味辛;甘;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理气宽胸;和胃止呕。主胸中痞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2.5g;或泡茶。

各家论述1.《动植物民间药》:治腹痛,胃病。

2.《浙江中药手册》:调气疏肝。治胸膈及脘宇痞痛。

3.《饮片新参》:理气宽胸,开胃止呕。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玳玳花 ==>】 古籍全文检索:玳玳花     全站站内检索:玳玳花
蒲辅周
蒲颓子
蒲颓叶
蒲包草根
蒲棒花粉
蓄血
蓄水证
蓄血证
蓄血发黄
蓄血腹胀
蓄热吐血
蒡箕茶
蒙头
蒙花
蒙昧
蒙花珠
蒙顶茶
蒙药方剂
蒙药正典
蒙医金匮
蒙医成方选
蒙医药选编
蒙医药简史
蒙医药简编
蒙医本草图鉴
蒙医传统验方
蒻头
蒸乳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