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白补药

输入关键字:

白补药

《中药大辞典》:白补药

药材名称白补药

拼音Bái Bǔ Yào

出处《贵州草药》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花茎状丹参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花茎状丹参,又名:地梗鼠尾。多年生草本。基生叶6~10枚,叶片长卵形,长3.5~13厘米,宽3~6.5厘米,先端钝,基部心形,边缘具粗圆齿,上面被稀疏短毛,脉上被淡褐色柔毛;叶柄长6~18厘米,暗紫色,被淡褐色卷曲的柔毛。花茎高约30厘米,方形,密被柔毛,花序有时分枝;花2~4朵轮生,花柄长约5毫米;萼钟状,2唇形,带紫红色,上唇全缘,下唇2裂,外被短柔毛;花冠2唇形,长约8毫米,超出萼筒,上唇直立,下唇3裂;雄蕊伸出冠筒外;雌蕊细长。小坚果卵圆形,长约1.5毫米。

生境分部生于阴湿岩上。分布贵州、广西等地。

性味辛,平。

功能主治强筋壮骨,补虚益损。

复方①治虚弱干瘦,头晕目眩:白补药一两。炖肉吃。

②治劳伤疼痛:白补药一两。泡酒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白补药

药材名称白补药

拼音Bái Bǔ Yào

英文名Herb of Scape-like Sage

别名翻天雷公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硬毛地梗鼠尾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a scapiformis Hance var.hirsuta Sti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硬毛地梗鼠草 一年生草本,高20-30cm。茎略被倒伏的微柔毛。基出叶多数,叶柄长2.5-9cm。被疏而纤细长2-3mm极开展的多节硬毛;茎生叶2-4,单生叶或具1-2对小叶的复叶,叶片心形或卵圆形状披针形,先端圆或近锐尖,两面近无毛。轮伞花序6-10花,疏离,组成长10-20cm的圆锥花序;花萼筒状,长4.5mm,上唇半圆状三角形,下唇浅裂为2短尖齿;花冠紫色或白色,长约7mm,筒内有毛环;花丝长约1mm,药隔长2.5mm,上壁长1.5mm,下壁瘦小,互相分离。小坚果卵圆形花期4-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1250m的山地、路旁、疏林下或村舍除近。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性味味辛;甘;性平

功能主治补虚益损;强筋壮骨。主肺病;虚弱干瘦;头目眩晕;劳伤盘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泡酒。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白补药 ==>】 古籍全文检索:白补药     全站站内检索:白补药
加味八正散
加味白虎汤
加味白金丸
加味白蔻散
加味白术散
加味白术芍药汤
加味白头翁汤
加味白丸子
加味白薇汤
加味白薇丸
加味百合汤
加味百花膏
加味百花丸
加味百顺丸
加味败毒散
加味半硫丸
加味半夏茯苓汤
加味半夏汤
加味宝华散
加味保和丸
加味保元汤
加味冰硼散
加味补肝散
加味补血汤
加味补养心肾方
加味补益败毒散
加味补益养血汤
加味补阴丸
加味补阴益阳汤
加味补中安胎饮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