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孜然

输入关键字:

孜然

药材名称孜然

拼音Zī Rán

别名马芹子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孜然芹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minum cyminum L.

采收和储藏:5月果熟时,将植株收回,晒干,除去杂种,留取果实备用。

原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20-40cm。全株(除果实外)光滑无毛。叶柄长1-2cm,有狭披针形的鞘;叶片三出式二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狭线形,长1.5-5cm,宽0.3-0.5mm。复伞形花序多数,顶生或腋生,多呈二歧式分枝,伞形花序直径2-3cm;总苞片3-6,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边缘膜质,白色,顶端有长芒状的刺,有时3深裂,反折;伞辐3-5,不等长,小伞形花序通常有7花;小总苞片3-5,与总苞片相似,先端针芒状,反折;花瓣为分红色或白色,长圆形,先端微缺,有内折小舌片;萼齿钻形,长超过花柱;花柱基圆锥状,花柱短,叉开,柱头头状。分生果长圆形,两端狭窄,长约0.6mm,宽约1.5mm,密被白色刚毛;每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胚乳腹面微凹。花期4月,果期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我国新疆、台湾有栽培。

资源分布:原产埃及、埃塞俄比亚。

化学成分果实中含芹菜素-5-O-吡喃葡萄糖甙(apigenin-5-O-glucopyranoside)[1],芹菜素-7-O-吡喃葡萄糖甙(apigenin-7-O-glucopyranoside),木犀草素-7-O-吡喃葡萄糖甙(teolin-7-O-glucopyranoside)[1,2]。果实中还含挥发油2%-5%;对-聚伞花素(p-cymol),α、β-蒎烯(α、β-pinene),枯醇(cuminalco-hol),枯醛(cuminaldehylde),α、β-水芹烯(α、β-phellandrene),紫苏醛(perillaldehylde),α-松油醇(α-terpineol),丁香酚(syringol),月桂烯(myrcene),α、γ-松油烯(α、γ-terpinene),柠檬烯(limonene),桉叶素(cineole),对-3-孟烯-7-醛(p-menth-3-al),1,3-对-二烯-7-醛(1,3-p-menthadien-7al),1,4-对-孟二烯-7-醛(1,4-p-men-thadien-7-al),香叶醛(geranial),水芹醛(phellanral),丁香烯(caryophyllene),β-金合欢烯(β-farnesene),β-甜没药烯(β-bisabo-lene)[3]。

种子脂类成分含中性脂类(neutral lipids)84。8%,糖脂(gly-colipds)10.1%,磷脂(phospholipids)5.1%。其中,磷脂的主发成分为磷脂酰已醇胺(phoshatidylethanolamine)和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4]。种子脂肪中含少量△5,6-十八碳烯酸(△5,6-octadecenoic acid)[5]。种子中有五种主要分:β-蒎烯、对-聚伞花素、α-松烯、枯醛、1,3-对-二烯-7-醛,和少量的α-蒎烯、α-松油醇[6]、紫苏醛、枯醇、β-水芹烯、二戊烯(dipentene),共含挥发油3%-5%[7]。种子含粗蛋白,内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必需氨基酸[8];还含有14种黄酮甙,其中7种甙元为芹菜素(apigenin),5种甙元为木犀草素(luteolin),2种甙元为金圣草素(chrysoeriol)[9]。

孜然芹子尚含有多种无机元素:钾、钠、氯、铁、锰、铬、铷、溴[10],铜、镍、钴[11],铝、钡、锂、硅、钛等等[12]。

此外,孜然芹还含胆碱(choline)[13]。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理气调中。主脘腹冷痛;消化不良;寒疝附痛;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阴虚火旺者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孜然 ==>】 古籍全文检索:孜然     全站站内检索:孜然
足少阴之正
足少阴之别
足少阴之筋
足太阴气绝
足少阴气绝
足太阴心痛
足少阴心痛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经别
足太阳经病
足太阳经筋
足太阴经别
足太阴经病
足太阴经筋
足少阳经别
足少阳经病
足少阳经筋
足少阴经别
足少阴经病
足少阴经筋
足太阳标本
足太阳络脉
足太阴标本
足太阴络脉
足少阳标本
足少阳络脉
足少阴标本
足少阴络脉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阴脾经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