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枣叶

输入关键字:

枣叶

《中药大辞典》:枣叶

药材名称枣叶

拼音Zǎo Yè

出处《本经》

来源鼠李科植物叶片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大枣"条。

化学成分叶含蜡醇、原阿片碱和小檗碱,总量0.2%。

同属植物Ziziphus vulgaris叶中含有能使味蕾在短暂时间内完全麻醉的成分,干叶存放2年后这种成分的效力不减,但叶对畜类无毒。

性味①《日华子本草》:"温,无毒。"

②《纲目》:"甘,温,微毒。"

功能主治治小儿时气发热,疮疖。

①《别录》:"揩热疿疮。"

②《日华子本草》:"治小儿壮热,煎汤浴。和葛粉褒疿子佳及治热瘤。"

③《本草求原》:"洗疳、痔、疗、烂脚、结毒。枝熬膏消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外用:煎水洗。

复方①治小儿时气以后,热气不歇:枣叶一握(切),麻黄一两(去根、节),葱白一握(切),香豉一分。上药,都以童子小便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三、四岁儿温服二合,日三、四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圣惠方》枣叶次子)

②治反胃呕哕不止:干枣叶一两,藿香五钱,丁香二(一)分。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即去生姜,不计时候,和滓热服。(《圣惠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枣叶

药材名称枣叶

拼音Zǎo Yè

英文名leaf of Common Jujube, leaf of Chinese Date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2.《神农本草经》:枣叶覆麻黄能令出汗。

3.《唐本草》:《别录》云,枣叶散服使人瘦,久即呕吐。

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枣Ziziphus jujuba Mill.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iziphus jujuba Mill.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枣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0m。有长枝、短枝和新枝,长枝平滑,无毛,幼枝纤细略呈“之”形弯曲,紫红色或灰褐色,具2个托叶刺,长刺可达3cm,粗直,短刺下弯,长4-6mm;短枝短粗,长圆状,自老枝发出;当年生小枝绿色,下垂,单生或2-7个簇生于短枝上。单叶互生,纸质,叶柄长1-6mm,长枝上的可达1cm;叶片卵形、卵状椭圆形,长3-7cm,宽2-4cm,先端钝圆或圆形,具小尖头,基部稍偏斜,近圆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无毛或沿脉被疏柔毛;基生三出脉。花黄绿色,两性,常2-8朵着生于叶腋成聚伞花序;萼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花瓣5,倒卵圆形,基部有爪;雄蕊5,与花瓣对生,着生于花盘边缘;花盘厚,肉质,圆形,5裂;子房2室.与花盘合生,花柱2半裂。核果长圆形或长卵圆形,长2-3.5cm,直径1.5-2cm,成熟时红色,后变红紫色,中果皮肉质、厚、味甜,核两端锐尖。种子扁椭圆形,长约1cm。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m以下的山区、丘陵或平原,全国各地广为栽培,栽培品种甚多。

资源分布:原产我国,现亚洲、欧洲、和美洲常有种植。

化学成分叶含蜡醇(廿六醇,Ceryl alcohol)、原阿片碱(Protopine)和小檗碱(Berberine),总量0.2%。

性味甘;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小儿发热;疮疖;热痱;烂脚;烫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煎水洗。

各家论述1.《名医别录》:揩热痱疮。

2.《日华子本草》:治小儿壮热,煎汤浴。和葛粉痱子佳及治热瘤。

3.《本草求原》:洗疳、痔、疔、烂脚、结毒。枝熬膏消毒。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枣叶 ==>】 古籍全文检索:枣叶     全站站内检索:枣叶
枇杷叶汁
枇杷叶粥
脾积丸
脾肾双补汤
脾肾双补丸
脾泄丸
脾泻丸
脾约麻仁圆
痞气丸
螵蛸膏
螵蛸散
螵蛸丸
平安丸
平补镇心丹
平复饮加味
平肝健脾方
平肝开郁止血汤
平肝流气饮
平肝清脑汤
平肝舒络丸
平肝顺气保中丸
平肝消瘕汤
平肝饮子
平火散
平胬丹
平胃地榆汤
平胃敛阴汤
平胃散
平胃蒜肚丸
萍草丸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