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油渣果

输入关键字:

油渣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油渣果

药材名称油渣果

别名油瓜、猪油果、野面瓜、猴子面瓜果

来源葫芦油渣果Hodgsonia macrocarpa (Blume) Cogn.,以种仁、根入药。

生境分部广西、云南。

性味种仁:甘,凉。

根: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种仁:凉血止血,解毒消肿。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用果皮2~3钱研粉,开水送服。外伤出血,用果皮研粉,撒敷。疮疖肿痛、湿疹,用种仁油外涂。

根:杀菌,催吐。主治疟疾,用量0.5~1钱,胡椒引,水煎服,每日1剂。孕妇忌服。

注意根,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油渣果

药材名称油渣果

拼音Yóu Zhā Guǒ

别名油瓜、猪油果、有棱油爪、牛蹄子、野面瓜、猴子面瓜、唛豆荚。

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油渣果的种仁或果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采收和储藏:9-10月采果,剖取种仁,洗净,晒干或鲜用。果皮,晒干研末。

原形态多年生木质藤本,长达20-30m。茎枝粗壮,具纵棱及槽,无毛。叶互生;叶柄粗壮,长4-8cm,具纵条纹;郑须2-5歧,光滑;叶片厚革质,3-5深裂,中裂片浅裂或有时不分裂;长宽均15-24cm,裂片卵状长圆形,中裂征较大,侧裂片较小,上面光绿色,两面光滑无毛;主脉3-5条,在背部隆起。雌雄异株;雄花总状花序,花序轴15-30cm;苞片长圆状披针形,肉质,花梗粗短,光滑或被微柔毛;花萼筒管状,淡黄以;花冠辐状,外面黄色,里面白色,5裂,裂片长约5cm,先端呈流苏状,长达15cm;雄蕊3,花丝不明显,花药靠合;雌花单生;花梗粗壮,短;子房近球形,具12枚胚株,外面被微毛,花柱长,柱头3,先端2裂。果实大型,扁球形,径约20cm,厚10-16cm;淡红褐色,有12条沟槽,具绒红,有6颗大型种子(另6颗不育)。种子长圆形,长约7cm,宽达3cm。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500的灌丛中和山坡路旁,也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云南及西藏等地。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归胃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外伤出血;疮疖肿痛;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6-9g。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或取种仁捣油涂擦。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油渣果 ==>】 古籍全文检索:油渣果     全站站内检索:油渣果
败乳自退方
败散瘰疬方
败蹄散
败铜散
败瘀止痛汤
败猪血散
拜受齿药
拜堂散
斑白散
斑浮鸠散
斑黄双解散
斑鸡丸
斑龙八师丹
斑龙八帅丹
斑龙百补丸
斑龙二至百补丸
斑龙二至丸
斑龙固本丹
斑龙黑白二神丹
斑龙灵龟化痔丸
斑龙脑珠丸
斑龙散
斑龙托里汤
斑龙丸
斑龙宴
斑龙种子丸
斑蝥白芷丸
斑蝥醋
斑蝥醋浸剂
斑蝥大黄方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