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楮实

输入关键字:

楮实

《中药大辞典》:楮实

药材名称楮实

拼音Chǔ Shí

别名谷实、谷子(《千金方》),楮实子(《素问病机保命集》),楮桃(《濒湖集简方》),角树子、野杨梅子(《江苏植药志》),构泡(《重庆草药》),谷木子、谷树子、谷树卵子(《上海常用中草药》)。

出处《别录》

来源为桑科植物构树果实。8~10月间当果实成熟呈红色时打下,晒干,除去杂质。

原形态构树,又名;谷(《诗经》),楮(《说文》),谷桑,楮桑(陆玑《诗疏》),构(《酉阳杂用力),斑谷(《本草图经》),楮桃树(《救荒本草》)。酱黄木(《岭南采药录》),谷浆树、奶树、当当树、柯树、谷沙树、沙纸木、造纸树、纱纸树、壳树。

落叶乔木,高达10米。茎、叶具乳液;嫩枝被柔毛,后脱落,叶互生;叶片卵形,长8~18厘米,宽6~12厘米,不分裂或3~5深裂,先端尖,基部圆形或心脏形,有时不对称,边缘锯齿状,上面暗绿色,具粗糙伏毛,下面灰绿色,密生柔毛;叶柄长3~10厘米,具长柔毛;托叶膜质,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为腋生葇荑花序,下垂,长约5厘米,萼4裂,雄蕊4;雌花为球形头状花序,有多数棒状苞片,先端圆锥形,有毛,雌蕊散生于苞片间,花柱细长,丝状,紫色,子房筒状,为花萼所包被,呈扁圆形。聚花果肉质,成球形,直径约2厘米,橙红色。花期5月。果期9月。

生境分部野生或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河南、湖北、湖南、山西、甘肃。此外,浙江、福建、安徽、四川、山东、江苏、江西、陕西、广西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果实呈卵圆形至宽卵形,顶端渐尖,长2~2.5毫米,直径1.5~2毫米。外表面黄红色至黄棕色,粗糙,具细皱纹。一侧具凹下的沟纹,另一侧显着隆起,呈脊纹状,基部具残留的果柄,剥落果皮后可见白色充满油脂的胚体。气弱,味淡而有油腻感,以色红、子老、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果实含皂甙(0.51%)、维生素B及油脂。种子含油31.7%,油中含非皂化物2.67%,饱和脂肪酸9.0%,油酸15.0%,亚油酸76.0%。

炮制雷公炮炙论》:"凡使(楮实),采得后用水浸三日,将物搅旋,投水浮者去之,然后晒干,却用酒浸一伏时了,便蒸,从巳至亥,出,焙令干用。"

性味甘,寒。

①《别录》:"味甘,寒,无毒。"

②《本草通玄》:"甘,平。"

归经入肝,脾、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太阴经。"

③《本草新编》:"入肾、肝二经。"

功能主治滋肾,清肝,明目。治虚劳,目昏,目翳,水气浮肿。

①《别录》:"主阴痿水肿,益气,充肌肤,明目。"

②《日华子本草》:"壮筋骨,助阳气,补虚劳,助腰膝,益颜色。"

③《本草汇言》:"健脾养肾,补虚劳,明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注意《本草经疏》:"脾胃虚寒者不宜。"

复方①治脾、肾、肝三脏阴虚,吐血咳血,骨蒸夜汗,口苦烦渴,梦中遗精;或大便虚燥,小便淋涩;或眼目昏花,风泪不止:楮实(赤者)一斗。取黑豆一斗,煮汁,去豆取汁,浸楮实子一日,晒干,再浸再晒,以豆汁渗尽为度,再晒燥。配枸杞子三升,俱炒微焦,研为细末,每早用白汤调服五钱。(《本草汇言》)

②治肝热生翳,气翳细点,亦治小儿翳眼:楮实子细研,蜜汤调下,食后服。(《仁斋直指方》楮实散)

③治水气臌胀,洁净府:楮实子一斗(水二斗熬成膏子),另丁香一两半,茯苓三两(去皮),为细末,用楮实膏为丸,如桐子大。不计丸数,从少至多,服至小便清利及腹胀减为度。(《素问病机保命集》楮实子丸)

④治喉痹喉风:楮桃阴干,每用一个为末,井华水服之,重者两个。(《濒湖集简方》)

⑤治石疽,状如座疖而皮厚:捣穀子敷之。亦治金疮。(《千金方》)

⑥治目昏:荆芥穗、地骨皮、楮实各等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汤下。(《儒门事亲》)

⑦治耳鸣,眼雾:桑泡、薅秧泡、构泡,大乌泡三月泡,泡酒服。(《重庆草药》五泡酒)

各家论述①《纲目》:"《别录》载楮实功用大补益,而《修真秘旨书》言,久服令人成骨软之痿,《济生秘览》治骨哽,用楮实煎汤服之,岂非软骨之征乎?"

②《药性通考》:"楮实子,阴痿能强,水肿可退,充肌肤,助腰膝,益气力,补虚劳,悦颜色,壮筋骨,明目。久服滑肠。补阴妙品,益髓神膏。世人弃而不用者,因久服滑肠之语也,楮实滑肠者,因其润泽之故,非嫌其下行之速也,防其滑而以茯苓、薏仁、山药同施,何惧其滑乎?"

③《本草从新》:"楮实,陶隐居、苏颂、抱朴子,皆甚言其功,而方书用之为补者,除杨氏还少丹而外,不多见。其他如《外台秘要》,用以敷治身面石疽,《机要》用以治水气臌胀,《集简》用以治喉风喉痹,《直指》用以治肝热生翳,无非凉泻软坚之义。则古本诸说,未可信也。"

④《本草求真》:"楮实,书言味甘气寒,虽于诸脏阴血有补。得此颜色润,筋骨壮,腰膝健,肌肉充,水肿消,以致阴痿起,阳气助,是明指其阳旺阴弱,得此阴血有补,故能使阳不胜而助,非云阳痿由于阳衰,得此可以助阳也。若以纯阴之品可以补阳,则于理甚不合矣。配书又云,骨哽可用楮实煎汤以服,及纸烧灰存性调服,以治血崩血晕,脾胃虚人禁用,久服令人骨痿,岂非性属阴寒,虚则受其益,过则增其害之意乎。"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楮实

药材名称楮实

拼音Chǔ Shí

别名楮实子、角树子、野杨梅子、构泡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构树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oussonetia papyrifera(L.)Vent[Marus papyrifera L.]

采收和储藏:移栽4-5年,9月果实变戏时采摘,除去灰白色膜状宿萼及杂质,晒干。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达14-16m。有乳汁。小枝粗壮,密生绒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5-10cm,密被柔毛;叶片膜质或纸质,阔卵形至长圆状卵形,长5.5-15(-20)cm,宽4-10(-15)cm,不分裂或3-5裂,尤以幼枝或小树叶较明显,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略偏斜,边缘有细锯齿或粗锯齿,上面深绿色,被粗伏毛,下面灰绿色,密被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为葇荑花序,直径l-1.5cm,总花梗长l-1.5cm;雄花具短柄,有2-3小苞片,花被4裂,基部合生,雄蕊4;雌花苞片棒状,被毛,花被管状,雌蕊散生于苞片间,花柱细长,线形,被短毛,具粘性。聚花果肉质,呈球形,直径约2cm,成熟时橙红色。花期4-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缘或村寨道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湖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较强,耐干旱,耐湿热。对土壤的选择不严,以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栽培大宜。

栽培技术 用分根繁殖,亦可用分蘖、压条繁殖。分根繁殖:一般在冬季落叶后,选结果母枝,在其四周.挖掘根部,剪取15-20cm长的根段栽种。培育1~2年后移栽。苗高60-100cm时,选早春萌芽或冬季落叶后,按行株距5m×5m。开穴,穴底要平,施腐熟厩肥,再覆土一层,每穴栽l株,填土压实,浇水。因雌雄异株,以栽培雌株为主,适当栽植雄株、以便授粉幼苗期4月、7月进行松土除草,施追肥。

性状性状鉴别 果实呈扁圆形或卵圆形,长1.5-3mm,直径约1.5mm厚至lmm。表面红棕色,有网状皱纹或疣状突起。一侧有棱.一侧略平或有凹槽,有的具于房柄。果皮坚脆,易压碎,膜质种皮紧贴于果皮内面,胚乳类白色,富油性。气微,味淡。

以色红、饱满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红棕色。①果皮栅状细胞多数个相连,壁粘液化,常与含晶厚壁细胞相连。断在观呈圆柱形,长(径向)40-132μm,宽(切向)12-26μm,细胞壁有纵向细条纹增厚增厚部分的边缘呈细齿状。底面观呈多角形,条纹状增厚壁的基部呈圆点状。②内果皮厚壁细胞黄棕色或淡黄色。断面观细胞极扁薄,上、下多层重叠,界线不清楚;表面观细胞扁平,多角形,直径24-74pm,有不规则波状分枝,壁极厚,木化,具点状纹孔,胞腔不明显。③种皮表皮细胞近无色,表面观呈多角形,直径11-18μm,垂周壁厚约2μm,呈念珠状,或孔沟细密,非木化,胞腔内含黄棕色物质。④含晶厚壁细胞棕黄色,成片或数个相连。断面观呈类长方形,直径10-25pm,壁厚,木化,胞腔内含矩圆形草酸钙簇晶;表面观呈多角形,壁厚。⑤小形厚壁细胞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8-21μm,壁厚4-8μm,孔沟稀少。⑥草酸钙簇晶呈椭圆形、矩圆形或类圆形,直径7-26μm,长至35μm,先端平钝,棱角小,存在于厚壁细胞中或散在。

化学成分果实含皂甙(0.51%)、维生素B及油脂。种子含油31.7%,油中含非皂化物2.67%,饱和脂肪酸9.0%,油酸15.0%,亚油酸76.0%。

炮制雷公炮炙论》:凡使(楮实),采得后用水浸三日,将物搅旋,投水浮者去,然后晒干,却用酒浸一伏时了,便蒸,从巳至亥,出,焙令干用。

性味甘;性寒

归经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滋肾;清肝明目;健脾利水。主肾;虚腰膝酸软;阳痿;止昏;目翳;水肿;尿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本草经疏》:脾胃虚寒者不宜。

复方①治脾、肾、肝三服阴虚,吐血咳血,骨蒸夜汗,口苦烦渴,梦中遗精;或大便虚燥,小便淋涩;或眼目昏花,风泪不止: 楮实(赤者)一斗。取黑豆一斗,煮汁,去豆取汁,浸楮实子一日,晒干,再浸再晒,以豆汁渗尽为度,再晒燥。配枸杞子三升,俱炒微焦,研为细末,每早用白汤调服五钱。 (《本草汇言》)②治肝热生翳,气翳细点,亦治小儿翳眼: 楮实子细研,蜜汤调下,食后服。 (《仁斋直指方》楮实散)③治水气膨胀,洁净府: 楮实子一斗(水二斗熬成膏子),另丁香一两半,茯苓三两(去皮),为细末,用楮实膏为丸,如桐子大。不计丸数,从少至多,服至小便清利及腹胀减为度。 (《素问病机保命集》楮实子丸)④治喉痹喉风: 楮桃阴干,每用一个为末,井华水服之,重者两个。 (《濒湖集简方》)⑤治石疽,状如座疖而皮厚: 捣彀子敷之。亦治金疮。(《干金方》)⑥治目昏: 荆芥穗、地骨皮、楮实各等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汤下。(《儒门事亲》)⑦治耳鸣,眼雾: 桑泡、薅秧泡、构泡、大乌泡三月泡,泡酒服。 (《重庆草药》五泡酒)

各家论述1.《纲目》:《别录》载楮实功用大补益,而《修真秘旨书》言,久服令人成骨软之痿,《济生秘览》治骨哽,用楮实煎汤服之,岂非软骨之征乎?2.《药性通考》:楮实子,阴痿能强,水肿可退,充肌肤,助腰膝;益气力,补虚劳,悦颜色,壮筋骨,明目。久服滑肠。补阴妙品,益髓神膏。世人弃而不用者,因久服滑肠之语也,楮实滑肠者,因其润泽之故,非嫌其下行之速也,防其滑而以茯苓、薏仁、山药同施,何惧其滑乎?3.《本草从新》:楮实,陶隐居、苏颂、抱朴子,皆甚言其功,而方书用之为补者,除杨氏还少丹而外,不多见。其他如《外台秘要》,用以敷治身面石疽,《机要》用以治水气臌胀,《集简》用以治喉风喉痹,《直指》用以治肝热生翳,无非凉泻软坚之义。则古本诸说,未可信也。

4.《本草求真》:楮实,书言味甘气寒,虽于诸脏阴血有补,得此颜色润,筋骨壮,腰膝健,肌肉充,水肿消,以致阴痿起,阳气助,是阴指其阳旺阴弱,得此阴血有补,故能使阳不胜而助,非云阳痿由于阳衰,得此可以助阳也。若以纯阴之品可以补阳,则于理甚不合矣。况书又云,骨哽可用楮实煎汤以服,及纸烧灰存性调服,以治血崩血晕,脾胃虚人禁用,久服令人骨痿,岂非性届阴寒,虚则受其益,过则增其害之意乎。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楮实 ==>】 古籍全文检索:楮实     全站站内检索:楮实
鸡毛蒿
鸡爪果
鸡心痔
鸡心蛾
鸡仔树
鸡头米
鸡血兰
鸡舌香
鸡肠风
鸡肠草
鸡卵黄
鸡肫子
鸡肫皮
鸡肶胵
鸡姆刺
鸡骨癀
鸡冠丹
鸡冠头
鸡冠苋
鸡冠疮
鸡冠痔
鸡脑壳
鸡胸痰
鸡黄皮
鸡眼睛
鸡眼藤
鸡甜菜
鸡脚七
鸡脚叉
鸡距子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