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中医词典

> 拼音B 辟

㈠(pī,音譬) ①排除,祛除。《灵枢·忧恚无言》:“两泻其血脉,浊气乃辟。” ②相着。指血脉或肠胃等组织相敛着。《素问·调经论》:“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块然而不痛。”《灵枢·根结》:“虚而泻之,则经脉空虚,血气竭枯,肠胃(亻聂)辟,皮肤薄着,毛腠夭焦,予之死期。”(一说指“避迭。”如王冰注:“辟,辟迭也。”一说指邪僻。如张介宾注:“辟,邪僻不正也。”一说指气不足。如杨上善注:“摄辟,肠胃无气也。”)③遗开,屏去。《素问·气穴论》:“帝乃辟左右而起。” ④指疾病。见“辟积”。 ⑤偏欹。《素问·气交变大论》:“筋骨并辟,肉瞤瘛,”张介宾注:“并,拘挛也。辟,偏欹也。” ⑥克伐。《素问·气交变大论》:“肃杀而甚,则刚木辟著。” ⑦指外周广阔度。《灵枢·肠胃》:“广肠傅脊,以受回肠,左环叶脊上下,辟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 ㈡(bì,音避) ①通“避”。退避。《素问·五常政大论》:“敦阜之纪……湿气乃用,燥平乃辟。” ②通“襞”。衣裙之皱褶,引申为重复积累,见“辟积”。 ③通“(辟^足)”。《素问·气交变大论》:“复则大风暴发,草偃木零……筋骨并辟。” ④征召。《三国志·华佗传》:“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返回目录 >> 《中医词典》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 单词 趣味历史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