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长沙药解

> 卷一 干姜

干姜

【本经】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生川谷。 味辛,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手太阴肺经。燥湿温中,行郁降浊,补益火土,消纳饮食,暖脾胃而温手足,调阴阳而定呕吐,下冲逆而平咳嗽,提脱陷而止滑泄。真武汤加减: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 《伤寒》干姜附子汤,干姜一两,生附子一枚。治太阳伤寒,下后复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脉沉,无表证,身无大热者。以火土俱败,寒水下旺,微阳拔根,不得宁宇。干姜温中以回脾胃之阳,附子暖下以复肝肾之阳也。 柴胡桂姜汤,柴胡半斤,黄芩三两,甘草二两,桂枝三两,栝蒌根四两,干姜三两。治少阳伤寒,汗后复下,胸胁满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往来寒热。以汗下伤其中气,土败木郁,不能行水,故小便不利。胆胃上逆,经气缠迫,故胸胁满结。相火升炎,发为烦渴。而表病未解,故往来寒热。柴胡疏甲木之滞,桂枝达乙木之郁,牡蛎消胸胁之满结,栝蒌润心肺之烦躁,姜、甘温中而补土也。 干姜芩连人参汤,干姜人参黄芩黄连各三两。治厥阴病,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以中气虚寒,脾陷为利,相火升炎,而生上热。芩、连,清泻君相以除烦热,参、姜温补脾胃以止吐利也。 《金匮》姜甘苓术汤,干姜甘草各二两,茯苓白术各四两。治肾着,身重腹重,腰重冷痛,如坐水中,小便自利,饮食如故。以身劳汗出,衣里冷湿,浸淫经络,以犯肾脏。肾位于腰,故腰中冷痛。苓、术,利水而泄湿,姜、甘,温中而培土也。 《伤寒》甘草干姜汤,方在甘草。治伤寒汗后,烦躁吐逆,《金匮》桂枝人参汤,方在人参。治胸痹心痞,胁下逆抢心,理中丸,方在人参。治霍乱吐利,《伤寒》甘草泻心汤,方在半夏。治伤寒下后,心下痞硬,干呕心烦,雷鸣下利,半夏泻心汤,方在半夏。治少阳下后,心下痞满,黄连汤,方在黄连。治太阴腹痛,欲作呕吐,桃花汤,方在粳米。治少阴腹痛,下利脓血,《金匮》大建中汤,方在胶饴。治心胸寒痛,呕不能食,胶姜汤,方在阿胶。治妇人陷经,漏下黑色,温经汤,方在茱萸。治妇人带下,下利不止,皆用之,以温脾胃而止呕吐也。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汤,茯苓四两,五味半升,甘草干姜细辛各三两。治痰饮,咳逆胸满。以中虚胃逆,肺气郁阻,是以咳满,姜、辛,破壅而降逆也。 《伤寒》小柴胡汤,方在柴胡。治少阳伤寒,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干姜。四逆汤,方在甘草。治少阴病,四逆腹痛,咳者,加五味、干姜。真武汤,方在茯苓。治少阴病,腹痛下利,咳者,加五味、辛、姜,姜、辛、五味,善下气逆,而治咳满。小青龙汤,方在麻黄。治伤寒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厚朴麻黄汤,方在厚朴。治咳而脉浮者,皆用之,以其下冲而降逆也。 火性炎上,有戊土以降之,则离阴下达而不上炎,水性润下,有己土以升之,则坎阳上达而不下润。戊己旋转,坎离交互,故上非亢阳而不至病热,下非孤阴而不至病寒。中气既衰,升降失职,于是水自润下而病寒,火自炎上而病热。戊土不降,逆于火位,遂化火而为热,己土不升,陷于水位,遂化水而为寒,则水火分离,戊土燥热而己土湿寒者,其常也。而戊土之燥热,究不胜己土之湿寒。盖水能胜火,则寒能胜热,是以十人之病,九患寒湿而不止也。干姜燥热之性,甚与湿寒相宜,而健运之力,又能助其推迁,复其旋转之旧。盖寒则凝而温则转,是以降逆升陷之功,两尽其妙。仲景理中用之,回旋上下之机,全在于此,故善医泄利而调霍乱。凡咳逆齁喘、食宿饮停、气膨水胀、反胃噎膈之伦,非重用姜苓,无能为功,诸升降清浊、转移寒热、调养脾胃、消纳水谷之药,无以易此也。 五脏之性,金逆则生上热,木陷则生下热。吐衄呕哕、咳嗽喘促之证,不无上热,崩漏带浊,淋涩泄利之条,不无下热。而得干姜,则金降木升,上下之热俱退,以金逆而木陷者,原于中宫之湿寒也。干姜温中散寒,运其轮毂,自能复升降之常,而不至于助邪。其上下之邪盛者,稍助以清金润木之品,亦自并行而不悖。若不知温中,而但清上下,则愈清愈热,非死不止!此庸工之遗毒,而千载之奇冤,不可不辨也。 血藏于肝而原于脾,干姜调肝畅脾,暖血温经。凡女子经行腹痛,陷漏紫黑,失妊伤胎,久不产育者,皆缘肝脾之阳虚,血海之寒凝也,悉宜干姜,补温气而暖血海。 温中略炒用,勿令焦黑。

返回目录 >> 《长沙药解》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 单词 趣味历史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