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长沙药解

> 卷一 人参

人参

【本经】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 味甘、微苦,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入戊土而益胃气,走己土而助脾阳,理中第一,止渴非常,通少阴之脉微欲绝,除太阴之腹满而痛,久利亡血之要药,盛暑伤气之神丹。 《金匮》人参汤,人参白术甘草干姜各三两。即理中汤。治胸痹心痞,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以中气虚寒,脾陷胃逆,戊土迫于甲木,则胸中痞结,己土逼于乙木,则胁下逆抢。甘草白术,培土而燥湿,姜、参,温中而扶阳,所以转升降之轴也。 理中丸,即人参汤四味作丸。治霍乱吐利,头痛身疼,发热恶寒。以夏月饮食寒冷,水谷未消,感冒风寒,皮毛外闭,宿食内阻,木气不舒,郁而克土,胃气壅遏,水谷莫容,胃逆则呕,脾陷则利。参、术、姜、甘,温补中气,所以拨上下之枢也。腹痛,加人参足前成四两。以阳衰气滞,土木逼迫,加人参补肝脾之阳,以消阴滞也。 四逆加人参汤,甘草二两,干姜二两半,生附子一枚,人参一两。治霍乱利止脉微。以泄利既多,风木不敛,亡血中之温气。四逆汤暖补水土,加人参以益血中之温气也。 《伤寒》通脉四逆汤,方在甘草。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利止脉不出者,加人参一两。以利亡血中温气,故肢寒,脉微欲将断绝,加人参补肝脾之阳,以充经脉也。 新加汤,桂枝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芍药四两,生姜四两,人参三两。治伤寒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以汗泻血中温气,阳虚肝陷,故脉沉迟。经脉凝涩,风木郁遏,故身疼痛。甘、枣、桂枝,补脾精而达肝气,加芍药清风木之燥,加生姜行血脉之瘀,加人参补肝脾之阳,以充经脉也。 白虎加人参汤,石膏一斤,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治伤寒汗后心烦,口渴舌燥,欲饮水数升,脉洪大者。以胃阳素盛,津液汗亡,腑热未定,肺燥先动。白虎泻热清金,加人参以补汗亡之阳气也。治太阳中暍,汗出恶风,身热而渴者。以暑月感冒,风寒郁其内热,而伤元气。热盛而寒不能闭,是以汗出。白虎清金泻热,加人参以益耗伤之阳也。 小柴胡汤,方在柴胡。治少阳伤寒。渴者,去半夏,加人参、栝蒌根,以津化于气,气热故津伤而渴,人参、栝蒌根,清金而益气也。 气充于肺,而实原于肾,肺气下降,而化肾水,水非气也,而水实含肺气。此气在水,《难经》谓之生气之原,道家名为水中气。盖阴阳之理,彼此互根,阴升而化阳,又怀阴精,阳降而化阴,又胎阳气。阳气一胎,己土左旋,升于东南,则化木火。脾以阴体而抱阳魂,非脾阳之春生,则木不温,非脾阳之夏长,则火不热,故肝脾虽盛于血,而血中之温气,实阳升火化之原也。及其升于火而降于金,则气盛矣,是以肝脾之气虚,肺胃之气实。虚而实则肝脾升,实而虚则肺胃降。实而实则胃壅塞而不降,虚而虚则肝脾抑郁而不升,而总由于中气之不旺。 中气居不戊不己之间,非金非木之际,旺则虚者,充实而左升,实者冲虚而右降,右不见其有余,左不见其不足。中气不旺,则轮枢莫转,虚者益虚而左陷,实者益实而右逆。 人参气质淳厚,直走黄庭,而补中气。中气健运,则升降复其原职,清浊归其本位,上下之呕泄皆止,心腹之痞胀俱消。仲景理中汤、丸,用之以消痞痛而止呕泄,握其中枢,以运四旁也。大建中汤,方见胶饴。大半夏汤,方见半夏黄连汤,方在黄连。诸方,皆用之治痞痛呕利之证,全是建立中气,以转升降之机。由中气以及四维,左而入肝,右而入肺,上而入心,下而入肾,无往不宜。但入心则宜凉,入肾则宜热,入肺胃则宜清降,入肝脾则宜温升,五脏自然之气化,不可违也。 中气者,经络之根本,经络者,中气之枝叶,根本既茂,枝叶自荣,枝叶若萎,根本必枯。肝脾主营,肺胃主卫,皆中气所变化也。凡沉、迟、微、细、弱、涩、结、代之诊,虽是经气之虚,而实缘中气之败,仲景四逆、新加、炙甘草,方在甘草。皆用人参,补中气以充经络也。 白术止湿家之渴,人参止燥证之渴。白术渗土金之湿,散浊气而还清,清气飘洒,真液自滴,人参润金土之燥,蒸清气而为雾,雾气氤氲,甘露自零。至于盛暑伤气之热渴,大汗亡津之烦躁,加人参于白虎,清金之内,化气生津,止渴涤烦,清补之妙,未可言喻。麦门冬汤,方在麦冬竹叶石膏汤,方在竹叶。二方之用人参,清金补水之玉津也。 熟用温润,生用清润。

返回目录 >> 《长沙药解》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 单词 趣味历史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