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疡医大全

> 卷三十七 急救部 金疮门主论

金疮门主论

陈实功曰∶大凡金疮血出不止,若素怯弱者当补气,若素有热者当补血,若因怒当平肝,若烦渴昏愦当补脾气,若筋挛搐搦当养肝血,若投药不应,当用地黄汤以滋肾水。忌见风,及服止血伤筋等味,其人若渴,务要忍着,宜进干燥并肥腻等物以止渴,切不可食咸,过饮浆水稀粥;凡犯之则血动溢出杀人。如喜怒忧愁,大言狂笑,思想房劳,暴躁劳碌,酸咸、糟油、热羹,一概禁忌,虽愈仍忌。可服黄 六一散、八味地黄丸,可保无虑。(《正宗》) 程山龄曰∶刃刀或磁锋割损,浅者皮破血流而已,深者筋断血飞不住,皮破者福缘散掺之,止血定痛。筋断者天下第一金疮药敷之。筋骨俱断,其人面色必黄,外避风寒,内忌冷物;如失血过多者,独参汤、八珍汤补之,此外别无他法。(《十法》) 《脉经》云∶金疮血出太多,其脉虚细者生,数实大者死。金疮出血,脉沉小者生,浮大者死。 斫疮出血一两石,脉来大者,二十日死。 斫刺血出不止者,其脉止;脉来大者,七日死;滑细者生。如脉病不相应,故死。 《病源》云∶金疮肠断者,视病浅深,各有生死。肠一头见者,不可连也。若腹痛短气,不得饮食者,大肠一日半死,小肠三日死。肠两头见者,可速续之,先以针线如法连续断肠,便取鸡冠血涂其际,勿令气泄,即推内之。肠但出不断者,作大麦粥取汁洗肠,以渍纳之,且作粥清,稍稍饮之,二十余日乃吃糜粥,百日后,乃可进粥。 《灵惠》云∶金疮失血,其人当苦渴,然须忍之,常令干食,可与肥脂之物,以止其渴;又不得令饮粥,则血溢出杀人也。又忌嗔怒及大言笑,动作劳力及食咸酸、热酒、热羹辈,皆使疮痛冲发,甚则即死。 《圣惠》云∶凡金疮伤天窗(穴名)、眉角、脑后、臂里跳脉、体内阴股、两乳上下、心鸠尾、小肠及五脏六腑俞,皆死处。又破脑出髓而不能语,戴眼直视,喉中沸声,口中唾出,两手妄举者,俱不可治。 《得效》云∶金疮出血,虚细则宜,实大则倾。 又云∶伤虽浅,命脉虚促可虑;伤至重,命脉和缓,永无虑也。血出甚者,脉不要洪大,只要平正重实。 又云∶肚破肠出在外,若肠全断难医,不断者可治。肠及肚皮破者,麻缕为线,或桑白皮尖茸为线,以花蕊石散敷在线,从里缝之。肠子则以清油捻活,放入肚内,乃缝肚皮,不可缝外重皮,留皮开,用药糁,待生肉。 又云∶伤破肚皮,肠与脂膏俱出,先用汤药如活血散、佛手散与服,用手擘去膏不妨,此是闲肉,放心去之,然后推肠入内,用线缝之,仍用通利药,勿令二便秘涩。 《正传》云∶大凡金疮及折伤坠堕内损者,必有瘀血停积,先宜逐去瘀血。若亡血过多,则调养气血为主,花蕊石散、夺命散、鸡鸣散、导滞散、破血消痛汤、复元活血汤,皆可选用。

返回目录 >> 《疡医大全》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