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疡医大全

> 卷三十七 急救部 杖疮门主论

杖疮门主论

《东医宝鉴》云∶杖伤大概通滞血,皆以酒引。盖血滞则气壅瘀,气壅瘀则经络满急,经络满急故肿且痛。凡打仆,着肌肉必肿痛者,以经络伤,气血不行,故如此。 申斗垣曰∶叫号伤气,忍痛伤血,亦有血奔心而死者,宜热尿灌之。(《启玄》) 《种杏》云∶凡杖毕,即用童便好酒各一盅合而温服,免血攻心甚妙,仍用葱白捣烂,炒热 杖处,冷则易止痛,散血如神。 冯鲁瞻曰∶宜用紫荆皮乳香没药、生地、大黄黄柏之类。(《锦囊》) 朱丹溪曰∶黄柏、生地、紫荆皮,皆敷杖疮之要药也。若血热作痛,宜凉血去瘀血为先,加血竭红花更佳。(《心法》) 《入门》云∶凡杖疮忽干黑陷,毒瓦斯攻心,恍惚烦闷,呕吐者死。 陈实功曰∶杖疮已破肉者,以清凉膏敷之,疼肿即消,未破瘀血内攻者,用针放出内蓄瘀血,再以大成汤下之,便通自愈。如伤处瘀腐,已作痛疼者,玉红膏搽之,自然腐化生新而愈。至于辱刑重刑,难受之时,宜预服铁布衫丸方,得保全身命也。(《正宗》) 陈远公曰∶腿受官刑,皮肉腐烂,死血未散,疼痛呼号,是宜用膏药、末药外治为佳,受刑深重,不急内消,专恃外治,则消遥膜外,安能卫心,使恶血不相犯乎!故内治宜速也,世人外治之方,多有神奇,而内治之方,绝无应验,往往多一时心乱而死者,虽犯法遭刑,其中情真罪当者固多,而受冤遭陷者更复不少,冤气在心则肝叶开张,肝气填急,尤善引血入心,使无辜之人一旦轻死,固非医人之罪,而治之无法是谁之愆与!余得异方,凡受官刑,实时煎服,服后用膏药、末药,内外兼治,疮口易愈,必无性命之忧矣!卫心仙丹∶大黄红花、丹皮、木耳各三钱,白芥子二钱,当归、生地各一两,桃仁三十粒,水煎一服,恶血散矣。不必二剂,再以膏贴之,名护心仙丹∶大黄、白蜡、败龟版当归各一两,三七根、乳香没药各三钱,骨碎补松香各五钱,麝香五分为末,先用猪油一两,同白蜡、松香入铜锅化开,再下各药拌为膏,贴伤处,外用油纸包裹,以布扎住,轻者一张,重者两张足矣。如夹棍重伤,不须四张,即可行步,二方至神至奇,内方使恶血尽散,外方使死肉速生,合而用之,何至损命,叹医治之无术耳!(《冰鉴》)

返回目录 >> 《疡医大全》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