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疡医大全

> 卷三十 幼科诸疮部 胎瘤门主论

胎瘤门主论

蒋示吉曰∶初生小儿头上胸乳间肿起,大如馒首,小似李梅,此乃胎中瘀血凝滞而成。须候小儿盈月以外,方可用针刺破,内如赤豆汁乃安。内服五福化毒丹。(《说约》) 《心法》曰∶胎瘤乃胎前孕妇积热,以致胞热,更兼血瘀结滞而成。多生头上及胸乳间,初如李核,渐大如馒,色紫微硬,漫肿不甚疼痛。如婴儿初生即有者,候过盈月,熟透方可针之,放出赤豆汁或脓汁,其肿即消。若盈月后生者,必待脓鼓熟透再针。 吴半千曰∶红丝瘤一名胎瘤,发无定处,由小渐大,婴儿落草,或一二岁之间患之,瘤皮色红中含血丝,亦有自破者。治法虽同胎瘤,但此患由先天肾中伏火,精有血丝,以气相传生子,故有此疾。终为火证,亦难收敛。

返回目录 >> 《疡医大全》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