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疡医大全

> 卷二十 胸膺脐腹部 乳痈门主论

乳痈门主论

陈远公曰∶有乳上生痈,先疼后肿,寻常发热,变成疡痈,此证男妇皆有之,而女人居多。盖女人乳儿之时,偶尔贪睡,儿以口气吹之,使乳内之气闭塞不通,以至作痛,即以解散药治之,随手而愈。若因循失治,而乳痈成矣。唯男子则不然,乃胃火炽盛,不上升于口舌,而中壅于乳房,乃生此证,故乳痈乃阳证也,不比他痈,有阴有阳。治法不必分阴阳,但分先后为虚实耳。盖乳痈初起为实邪,久经溃烂为正虚,然邪之有余,仍是正之不足,于补中散邪,乃万全之道,不必先攻而后补也。用和乳汤∶贝母、花粉各三钱,当归蒲公英各一两,生甘草二钱,川山甲一片,土炒为末,水煎服。一剂乳房通肿消,不二剂也。此方以贝母、花粉消胃中壅痰,痰壅而乳房不通,今化其痰,则胃火失势,后以公英、山甲解热毒,利其关窍,不攻自散,恐药过于迅逐,加归、甘草补正和解,正既无伤,火毒不致变为乳岩也。(《冰鉴》) 陈实功曰∶妇人平日不善调养,以致胃汁浊而壅滞为脓,名曰乳痈。(《正宗》) 乳痈(图缺) 又曰∶亦有忧郁伤肝,肝气滞而结肿成痈者。宜逍遥散加橘叶散之。 又曰∶亦有暴怒伤肝,肝火妄动结肿者。橘皮汤散之。 冯鲁瞻曰∶妇人之乳,男子之肾,皆性命之根也。人之气血,周行无间,寅时始于手太阴肺经,出于云门穴,穴有乳上,丑时归于足厥阴肝经,入期门穴,穴在于乳下,出于上入于下,肺领气,肝藏血,乳正居于其间也。其足阳明之脉,自缺盆下于乳,又冲脉者起于气街,并足阳明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故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乳头属足厥阴肝经。妇人不知调养,有伤冲任,且忿怒所逆,郁闷所遏,浓味所酿,以致厥阴之气不行,阳明之血热甚,或为风邪所客,则气壅不散,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有核,乳汁不出,名曰妒乳。渐至皮肤 肿,寒热往来,谓之乳痈。风多则硬肿,色白热多则 肿,色赤不治则血凝,气为壅滞,而与乳内津液相搏腐化为脓。治之之法,凡初起寒热 痛,即发表散邪,疏肝清胃,速下乳汁,导其壅塞,则病可愈。若不散则易成脓,宜用托里;若溃后肌肉不生,脓水清稀,宜补脾胃;若脓出反痛,恶寒发热,宜调荣卫;若晡热肿作痛,宜补阴血;若食少作呕,宜补胃气;切戒清凉解毒,反伤脾胃也。(《锦囊》) 又曰∶有因妇人所乳之子,膈有滞痰,口气 热,含乳而睡,热气吹入乳房,凝滞不散,遂生结核。若初起时忍痛揉软,吮去乳汁,即可消散,失此不治,必成痈肿。亦有因小儿断乳后,不能回乳,或妇人乳多,婴儿少饮,积滞凝结。又或经候不调,逆行失道,又有邪气内郁,结成痈肿。初起时切勿用凉药,盖乳本血化,不能漏泄,遂结实肿,乳性清寒,又加凉药,则阴烂宜也。惟凉药用之,既破之后则佳,如初发时,宜用南星姜汁敷之,可以内消,更加草乌一味,能破恶血逐块,遇冷即消,遇热即溃,更加乳香没药以定痛,内则用栝蒌十宣散、通气散间服之。然年四十已下者,治之多瘥,以气血旺故也。五十以上,慎勿治之,多死,以天癸绝也。不治自能终其天年。若欲加治,惟调气血为主。 又曰∶若郁怒肝火炽盛,为肿为痛者,自当疏肝散郁,兼以养血和血,则肝阳不强,而肿自退。若郁结弥甚,血滞不舒,更由乳汁壅积,溃而成脓,则为乳痈矣。气血大伤,尤宜重为滋补,少佐疏肝解毒。若专事清解,则溃者难脓,而脓者难长矣。 胡公弼曰∶妇人乳有十二穣,始生乳痈,只患一穣,脓血出尽,又患一穣,逐穣轮流,伤至七穣,即传次乳,次乳患遍,则危而不救者多矣。初起每早服元寿丹,可保余穣不受传毒。(《青囊》) 又曰∶忧怒伤肝,肝气滞而结肿者,初起必烦渴呕吐,寒热交作,肿痛疼甚者,牛蒡子汤主之。浓味饮食,暴怒肝火结肿者,橘叶汤主之。 又曰∶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 又曰∶不乳儿妇人,患乳名曰害干奶子。 陈实功曰∶乳房属阳明胃经所司,乳头属厥阴肝经所主,多血少气,有乳之妇,名曰外吹;怀孕之妇,名曰内吹。(《正宗》) 汪省之曰∶如怀孕八九个月,患内吹乳,虽脓出腐脱,肌生必待分娩,而后始能收口。(《理例》) 申斗垣曰∶胎气旺而上冲,致阳明乳房作肿,名曰内吹,又名里吹奶。(《启玄》) 冯鲁瞻曰∶乳痈者,俗呼曰吹乳。吹者,风也。风热结泊于乳房之间,血脉凝泣痛,胀溃稠脓涌出,此属胆胃热毒,气血壅滞,又名乳痈,为易治。用青皮疏厥阴之滞,石膏清阳明之热,甘草节解毒而行污浊之血,荆、防散风而兼助药达表,瓜蒌没药、青橘叶、皂刺、银花、土贝母当归及酒佐之,无非疏肝和血解毒而已。加艾隔蒜灸二三十壮,于痛处最效,切忌刀针伤筋溃脉,为害不小。(《锦囊)。) 澄曰∶更有寡妇,并无儿女吮乳,而乳房或肿 痛者,此为席风呵奶,当同干奶治法。 陈自明曰∶怀孕患乳曰内吹,乃胎气旺而上冲,致阳明乳房作肿,宜石膏散清之,亦可消散,迟则迁延日久,将产出脓,乳斗亦从脓窍流出,其口难完。(《精要》) 《心法》曰∶内吹者,怀胎六七月,胸满气上,乳房结肿疼痛,若色红者,因热盛也;如色不红者,既因气郁,且兼胎旺也。外吹者,乳母肝胃气浊,更兼儿吮乳睡熟,鼻孔凉气袭入乳房,与热乳凝结肿痛,令人寒热烦躁口渴。又有内未怀胎,外无哺乳,而生肿痛者,系皮肉为患,未伤乳房,此肝胃湿热凝结也。

返回目录 >> 《疡医大全》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