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疡医大全

> 卷十六 龈齿部 走马牙疳门主论

走马牙疳门主论

《心法》曰∶走马疳惟癖积攻牙成疳者。愈后易发,皆由积火时时上攻也。惟在调理饮食得宜为要,如山药栗子、鹅、蟹、甜、辣等物,俱当禁忌。若稍有疏忽,必致复发。 李东垣曰∶走马疳者,热毒上攻虚脏所受。肾脏主骨,齿为骨余,上奔而溃,势如走马,故名之。 走马牙疳(图缺) 奎光曰∶走马牙疳,或因胎毒,或因痧痘后,发毒攻蚀齿龈,腐烂成疳,杀人最速。鼻梁上发红点者不治。色如干酱,一日腐一分,二日腐一寸,故名走马,以喻其速也。有齿者落尽而死。小儿走马疳,大人牙糟风,俱防齿落。 诀曰∶凡看走马疳,无分老幼,但上面左边门牙为牙中之主,此牙一落,则余齿尽落,此牙不落,余牙虽落俱还可治。 又曰∶崩砂疳、口疳自舌下牙龈上肿赤,口内作痛如汤泼,牙龈渐烂,亦防齿落为虞。 又曰∶走马疳,宜吹口疳药(方载咽喉门。)加牛黄珍珠龙骨,痧痘后不用龙骨,加牛黄珍珠,无不立效。 陈实功曰∶牙疳必起于痧痘之后余毒未尽,或病后内热炽盛而成。所患浮肿破烂流涎。(《正宗》) 又曰∶凡秽气冲人者死。下蚀咽喉上蚀鼻梁者死,齿落无血者死,涎向内流者死,大肉已脱者死,口臭涎秽者死,黑腐不脱者死,用药不效者死,穿腮透唇者死,鼻梁黑黯者死,饮食不进者死。 冯鲁瞻曰∶走马牙疳者,多因气虚受寒,热郁在内,或食甜酸咸滞之物,积滞日久,蕴热上冲,齿焦黑烂,间出清血,血聚成脓,脓臭成虫,侵入口齿,甚则腮颊穿破,乳食难进,气喘热作而危矣。治法宜内服清解先去积热,外用温盐水洗,吹以去涎拔热之药。切不可纯以寒凉敛遏,以致郁热无从发泄,厥溃更深矣。以走马名之者,盖齿属肾,肾气一虚,则虚火邪热直奔上焦,势如走马耳。(《锦囊》) 又曰∶小儿脑热肚痛,寒热往来,滑泄频频,口臭干渴,耳内疮脓;外则身体壮热,足冷如冰,面黧爪黑,疮痒肌削,齿断口疮,俗名走马。虚火壅于上焦,故乃口臭,名曰臭息。继此齿黑,名曰崩砂。更若龈烂,名曰溃槽。如热血逆出,名曰宣露。甚至牙为脱落,名曰腐根。其根既腐,病纵得痊,齿不可再,此乃急疳之候。急疳者,肾疳也,一名骨疳。乃肾脏久受伤损所致,甚至饮水好咸,小便如乳,牙焦、牙黑骨枯者死。

返回目录 >> 《疡医大全》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