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疡医大全

> 卷十五 舌部 木舌门主论

木舌门主论

陈实功曰∶木舌、紫舌,亦由心火而发。用飞盐加冰片少许,勤搽出涎自愈。(《正宗》) 冯鲁瞻曰∶木舌者,因脏腑壅热,心脾积热,其气上冲。是以舌肿尖大,塞满口中,若不急治,则致害人。更不可用手去按,按则舌根乃损,长成语言不正。如至啼叫无声,面色频变而惊疼者,不治。然舌固属心脾,但肝脉亦络舌本,故伤寒邪传厥阴,则舌卷囊缩,概可见矣。(《锦囊》) 张宪伯曰∶舌忽胀大,硬肿塞满,实时气绝,名曰 舌。(《闲抄》) 窦汉卿曰∶木舌症硬如穿山甲,见人舌做一拳。外证憎寒壮热,语言謇涩,此心经受热。心者舌之本,因心而病。治法以小刀点紫黑处,煎药内多加山栀。山栀乃泻火之要品也。(《全书》) 又曰∶木舌、乳娥,此证为因心经热毒,或因酒后温床浓被,以致热气攻于心经。故生单娥及舌胀而紫,吐出风痰,急用三棱针刺舌下金津、玉液二穴,及刺乳娥,俱破出血痰,即用胆硝丹吹入喉中,仍服荆防败毒散。 又曰∶一妇人木舌胀满口,诸药罔效,以 针砭之五七次肿减,三日方平,血出盈斗。服药同前。 又曰∶舌上有白苔结硬,必作木舌。用前法治之。 又曰∶凡舌证白苔坚硬,药味不得入者,揩拭洁净,用竹刀刮舌,然后用药。 又曰∶舌卷大不得吞咽,皆由热毒冲上。急用紫雪加冰麝掺舌上,再用冰片散吹之。 汪省之曰∶舌胀色紫如肝,名曰紫舌。凡舌转掉不仁,名曰木舌,此乃因心火而发。(《理例》) 奎光曰∶木舌者,舌肿大如煮熟猪肝,不能转动。又有一肿生舌根下,状如白枣,有青紫筋,不能速愈。初起不疼,不发寒热,渐渐肿大,速治可愈。迟则难痊,皆由忧郁所致。 又曰∶治口舌证,吹药后,如舌上无涎,或如干橘核者,不治。 又曰∶凡遇口舌糜烂无血出者,不治。 又曰∶凡舌肿大,用生石膏冰片敷。如出血者石膏炒用。 又曰∶舌肿胀满口,吐舌在外,难以纳药者,用僵蚕、牙皂制过为极细末,用少许吹鼻中,口自开,痰涎自出。用箸绕丝绵甘草汤润其舌。用四味口疳药多加冰片频吹。 又曰∶木舌,初则金丹、碧丹同用,(方载咽喉门。)后则单用金丹内服煎药。 张仲景曰∶伤寒舌肿者,难治。 骆潜庵曰∶舌肿如木,名曰木舌,乃风热盛也。宜延寿丹。

返回目录 >> 《疡医大全》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