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疡医大全

> 卷十四 唇口部 茧唇门主论

茧唇门主论

陈实功曰∶茧唇,乃因过飧煎炒炙 ,又兼思虑暴急,痰随火行,留注于唇,此阳明胃经之证。初起结如豆粒,渐大如蚕茧,突肿坚硬,甚则作痛,饮食妨碍,或破流血,久则变为消渴消中,难治之证。(《正宗》) 窦汉卿曰∶此证生于嘴唇。经云∶脾气通于口。又云∶唇本脾之外候。又云∶脾之荣在唇。故燥则干,热则裂,风则 ,寒则揭。若肿起,白皮皱如蚕茧,故命名曰茧唇也。始起一小瘤如豆大,或再生之,渐渐肿大,合而为一,约有寸浓,或翻花如杨梅,如疙瘩,如灵芝,如菌,形状不一,皆由六气七情相感而成,或心思太过,忧虑过深,则心火焦炽,传受脾经,或食醇酒浓味,积热伤脾而肾水枯竭以致之。须审其病证之因,惟补肾水生脾血,则燥自润,火自除,风自息,肿自消矣。此亦异证,所生者少,人亦难晓。若久不愈,急用金银烙铁在艾火内烧红烫之,内服归脾养荣汤,庶易愈也。若外用追蚀恶毒线结之法,反为所伤,慎哉慎哉!若妇人患此,阴血衰少故也。宜四物逍遥散主之。 茧唇(图缺) 不拘金银打成烙铁,每用艾火燃烧通红,乘热烫患上。再燃再烫,一日止可五六次。恐伤元气,须要择上吉日,不犯尻神。烫毕用药搓之,庶不再生矣。 冯鲁瞻曰∶惊证后齿击狂逆,唇白肿甚,亦名茧唇。(《锦囊》) 汪省之曰∶茧唇初起,已成无内证者,用麻子大艾炷灸三壮,蟾酥饼盖,日久渐消。内证作渴者,早服加减八味丸,午服清凉甘露饮,以滋化源。如日久流血不止,形体瘦弱,虚热痰生,面色黧黑,腮颧红现,口干渴甚,俱为不治也。(《理例》) 奎光曰∶茧唇痈属阳明胃经,痰火流注于唇而成。结如豆大,若蚕茧然。突起坚硬,甚者作痛,饮食妨碍,或破流血,久则难治。

返回目录 >> 《疡医大全》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