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疡医大全

> 卷十 正面头面部 百会疽门主论

百会疽门主论

王肯堂曰∶百会疽一名玉顶疽,(百会穴,一名三阳五会,在前庭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陷容豆,督脉足太阳之交会。)初发如麦米,顿增痛楚,寒热大作,由阳虚浮泛,宜盐汤下八味丸,引火归源。若元气素浓,六阳经受风邪,风火相煽,脏腑热毒上攻而成者,宜黄连消毒饮,七日无脓者死。(《准绳》) 百会疽(图缺) 申斗垣曰∶脑发生于巅顶之上泥丸宫穴,乃足太阳膀胱经兼督脉相并而作,多血少气,状如火燎浆泡,大如铜钱,色如葡萄,头如米粒,四围坚硬,赤色可治,闷乱神不定者死,如八日有脓,可刺者生。(《启玄》) 又曰∶前脑疽即脑痈,俗云囟门荡子发痈是也。有生囟门,有生脑前、脑后、脑侧者,皆由当风睡卧,风寒入脑内,气血凝滞,遂生此证,四五日可治,半月二旬以外,毒瓦斯深入脑内,难治。又有肾经虚热,壅于脑户,伏结成毒,但溃久成穴,脑髓外流者,不治。治与痈疽同。 胡公弼曰∶顶门乃三阳经脉聚会之所,其穴名曰百会穴,此处前后生毒,最易伤犯脑髓,脑髓一陷,最不易治。是阳经亢极,热气不散,气血凝滞,结聚巅顶而成。 此疽系心经受证,治之忌灸,如有用灸者,艾柱宜小,壮数宜少,若火气太过,会合阳经,毒流头面溃烂难治,故曰不宜灸也。(《青囊》) 蒋示吉曰∶脑发疽生巅顶之上,由督脉太阳经所主,受病在心,乃阴阳不调,热气上壅,聚而不散而成。若不速治,顶裂髓枯,不可救矣。 《心法》曰∶百会疽生头顶中央,自侧面观之,正对耳尖者是。 又曰∶已溃,开疮看视,务宜密室中揭膏拭脓收拾,切忌外风袭入,以免漫肿抽搐之虞。 澄曰∶头为诸阳之首,巅乃脑髓之穴,此处患毒,非诸阳蕴热亢极,即心事劳攘火炎,或素有蓄热,醇酒炙 而成,或过服升、柴,提动积热而起。初起如粟,根脚坚硬,不红不 ,痛疼彻脑,头如顶石,破后无脓,鼻流秽物者死。如初起红肿,根脚分明,溃后得脓者吉,但不可轻敷凉药,逼毒入脑,施治之法,悉遵痈疽治法,毋庸分门立方。

返回目录 >> 《疡医大全》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