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疡医大全

> 卷八 论渍法

论渍法

王肯堂曰∶肿疡宜紫葛汤一日五七次洗之,每洗后拭干,视疮顶上有白粒如米大者,以五灰膏点破之,疮眼敷老皮散,次用水调大铁箍散,围贴四边红肿处,用正铁箍散水调贴疮口,再洗则先去旧药,每一次洗换新药如前。溃疡用猪蹄汤,一日一二次洗之;仍用大铁箍散如前围贴疮口,上用追毒、拔毒等膏贴之,败肉去后,间二三日一洗之,可换长肉膏贴之。淋洗之功,痈疽初发,洗之则宜拔邪气,可使消退;已成洗之则疏导腠理,调和血脉,深引热毒从内达外,易深为浅,缩大为小;红肿蔓延,洗之则收敛;紫黯黑,洗之则红活;逐恶风,祛风邪,除旧生新,如疮口冷滞不收者,浓煎北艾汤洗,烧松香兔毛熏之,淋洗之药,可与铁箍散并行同功。 李东垣曰∶夫 法者,宣通行表,发散邪气,使疮内消也。盖汤水有荡涤之功。 古人有论,疮肿初生一二日不退,即须用汤水淋射之。其在四肢者, 渍之;其在腰背者,淋射之∶其在下部委曲者,浴渍之,此谓疏导腠理,通调血脉,使之无凝滞也。且如药二两,用水二升为则,煎取一升半,以净帛或新绵蘸药水稍热 其患处,渐渐喜 淋浴之,稍凉则急令再换,慎勿冷用,夫血气得寒则凝涩,得热则淖泽,日用五七次,痛甚者,日夜不住,或十数次,肿消痛止为验。此治疮肿神良之法也。(《十书》) 又曰∶凡治疮肿初起,一二日间,宜药煎汤洗浴熏蒸,不过取其开通腠理,血脉调和,使无凝滞之意,免其痛苦,亦消毒耳。如已溃洗之,令疮净而无脓,隔畔疙疤作痛之意也,杖疮亦然。近时杨梅疮生于谷道,各治不愈,以五根煎汤入妇人净桶内,先熏后洗,不数次而愈,诸疮更妙,何但于梅毒乎! 蒋示吉曰∶疮毒初生,古人用药汤淋射,盖气血凝滞则为痈肿,得热则腠理通,经络畅,诚至理也。其法以药煎浓汤,疮在四肢者,则 渍之,在腰腹者,则淋射之,下部者,则浴渍之,仍以净布蘸水, 其患处,水凉再换,必数易而热始透也。

返回目录 >> 《疡医大全》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