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疡医大全

> 卷三 小肠

小肠

经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又曰∶后附于脊,前附于脐上,左回叠积,十六曲。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受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之大半。 小肠图(图缺) 又曰∶小肠上口,在脐上二寸,近脊,水谷由此而入;复下一寸,外附于脐,为水分穴,当小肠下口;至是而泌别清浊,水液渗入膀胱,浮秽流入大肠。 《难经》曰∶重二斤十四两。 经曰∶小肠为赤肠。 又曰∶小肠若寒甚,独肩上热,及手小指次指之间热,若脉陷者,此其候也。 又曰∶小肠有寒则下重,便脓血,有热必痔。 又曰∶小肠有宿食,常暮发热,明日复止。 又曰∶小肠胀者,小肠 满,( 音嗔,胀起也。)引腹而痛。 又曰∶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 又曰∶心咳不已,小肠受之,其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 又曰∶厥气客于小肠,则梦聚邑街衢。 又曰∶是动病,则嗌痛颈肿,不可回顾,肩似拔, 似折,是主液。 又曰∶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颔肩 肘,臂外后廉痛。盛者,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又曰∶小肠热胀生口疮;小肠热结满不通;小肠虚寒,痛下赤白肠滑;小肠冷气,非时刺痛;小肠酒后饮冷,气裹热结伏脐下,结硬块不通,连外肾俱肿。 经曰∶手太阳小肠经。 又曰∶是经多血少气。 又曰∶未时气血注于小肠。 《人门》曰∶凡胃中腐熟水谷,其滓秽自胃之下口,传入于小肠上口,自小肠下口泌别清浊,水液入膀胱上口,滓秽入大肠上口。 《难经》曰∶小肠大肠会,谓之阑门,言由关阑分隔也。 《灵枢》曰∶唇浓,人中长,以候小肠。 又曰∶心应脉,皮浓者脉浓,脉浓者小肠浓。皮薄者脉薄,脉薄者小肠薄。皮缓者脉缓,脉缓者小肠大而长;皮薄而脉波小者,小肠小而短。诸阳经脉皆多纡屈,小肠结也。 又曰∶中气不足,肠为之苦鸣。 又曰∶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睾,阴丸也。)时窘之候,当耳前热。 又曰∶小肠控睾,引腰脊,上冲心,邪在小肠也。 《内经》曰∶小肠为泄。 《入门》曰∶小肠有气则小腹痛;小肠有血则小便涩;小肠有热则茎中痛。 又曰∶小肠者,心之腑也;有病宜通利,用导赤散、茯苓汤。 《脉经》曰∶小肠绝,六日死。何以知之?发直如干麻,不得屈伸,自汗不止。 溺血属小肠、膀胱经。 肿胀水肿有十种之分,小腹急满,为小肠水。 补∶牡蛎石斛。 泻∶葱白木通紫苏荔枝核。 温∶大茴香、小茴香乌药。 凉∶黄芩天花粉。 引经报使∶羌活、 本上行,黄柏下行。

返回目录 >> 《疡医大全》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