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外台秘要

> 卷第二十八 五蛊方一十二首

五蛊方一十二首

千金太上五蛊丸,主百蛊吐血伤中,心腹结气,或坚气塞咽喉,语声不出,短气欲死,饮食不下,吐逆上气,去来无常,状如鬼祟,身体浮肿,心闷烦疼寒战,梦与鬼交,狐狸作魅,雄黄(研) 椒目(熬) 巴豆(去心皮熬) 鬼臼 莽草(炙) 芫花(熬) 真珠藜芦(炙) 矾石(各四分烧) 獭肝(炙二分) 附子(炮去皮五分) 蜈蚣(三枚炙) 斑蝥(三十枚去翅足熬) 上十三味捣末,蜜和更捣一二千杵,每服如小豆一丸,余密封勿泄,十丸为一剂,如不中病,后日增一丸,以下利为度,当下虫种种状貌,不可具载,下七日后将息,服一剂,三十年 又方:酒服桔梗犀角末方寸匕,日三服,不能自服,揭口与药下,心中当烦,须臾自静,有顷下,至七日止,当食猪脾以补之。(并出第二十五卷中) 崔氏疗五蛊毒方。 一曰蛇蛊,食中得之,咽中如有物,咽之不入,吐之不出,闷乱不得眠,心热不能食方 服马兜铃根,即吐出,又服麝香方寸匕,亦自消或吐出也。 二曰蜣螂蛊,得之胸中忽然,或哽入咽,怵怵如虫行,咳而有血方。 服獾肫脂即下,或吐或自消也。 三曰虾蟆蛊,得之心腹胀满,口干思水,不能食,闷乱大喘而气发方。 服车脂半升即出。 四曰蝌蚪蛊,同上疗法甚验。 五曰草蛊,术在西凉以西及岭南人多行此毒,入人咽,刺痛求死方。 服甘草蓝汁即自消。 又方:五蛊共一法疗之,但取产妇胎衣切之,曝干为散,水和服半钱匕,五毒自消。 又方:含升麻咽汁。 又方:五蛊都服马兜铃苗,似萝 草形正直上,取鸡子大,捣为散,服半钱匕,或至一匕,五蛊毒之病多在喉中,常须记之,或小医不识此病,言胃冷蛔动,或浪称是注,灸刺浪服诸药,枉死也,此由医生未经历故也,宜令审别之。(并出第三卷中) 古今录验五蛊汤方。 犀角(三两) 荷根 黄连 缝草 当归(各二两) 羚羊皮(方二寸炙)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为三服。 又五蛊下利去膏血,赤 丸方 芫花(一升) 巴豆(一百枚) 赤 (方圆一寸) 上三味捣筛,以蜜为丸,更捣,丸如胡豆,服一丸,如下利不止,以清粥汁止之,不下,小增之,欲令阴除,不令大下。(范汪同并出第四十五卷中)

返回目录 >> 《外台秘要》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