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外科正宗

> 卷之三下部痈毒门 臀痈论第三十五

臀痈论第三十五

臀痈生于小腹之后,位远僻奥,气亦罕到,血亦少来,凡生此者,湿热凝滞结聚乃成,得此毒必外发,庶不内攻。初起毒从五脏蕴积者,患必有头红热,坠重如石,内必口干发热,宜内消沃雪汤通利积热,外以膏贴疮顶,四边以如意金黄散敷之,拔出瘀脓紫血,内兼托药自愈。常有不知,内服败毒寒剂,外敷凉药,气血冰凝,毒瓦斯不得外发,反致内攻,其疮头软陷无脓,根脚平散不痛,内热口干,烦躁谵语,痰喘气粗,恍惚不宁者,俱为不治。但此多从毒积于内,自里至表者十有八、九,而从风寒暑湿自外至里者,百中一、二,既出而复入里者,终为死候。 □ 初起有头,红赤肿痛,顶高发热,根脚高耸者,为易治。已成 热发肿,疼痛有时,皮薄光亮,色红易脓为顺。已溃脓稠而黄,色如猪脑,肿消痛止,起坐自便者易。初起粟米形或黄泡一点,平塌作痒,根脚散漫者重。已成色紫坚硬,臀腿俱肿,小便涩滞,日久无脓者险。溃后无稠脓,顶空根软塌,手按不知疼,神昏无治法。 □ 初起恶寒体倦,喜复衣被,脉浮紧而在表者,微散之。已成内热口干,好饮冷物,小水涩而大便秘者通之。 顶高色赤, 痛发热,疼痛有时者,宜托里更兼解毒。肿已高而作疼,脓已熟而不破,胀痛难忍,宜即针之。 溃后坚硬不消,脓水不止,饮食无味者,宜补虚健脾。 □ 一男子患此,四、五日始生疼痛,至晚作寒,六脉浮而带数。以人参败毒散二剂,寒热顿退,疼痛稍止;彼值公务相关欲出,乃用针点入患顶五、六分,流出紫血,用蟾酥条插入膏盖,以活血散瘀汤二服,次日流出紫血,随便可行,更服托里药五、六服而安。 一男子患此六、七日, 痛发热,口干便燥。以托里消毒散加花粉、大黄,二服便通渴止;仍用前汤加角针、山甲,数服而脓溃;又以十全大补汤,半月而敛。 一男子患此,坚硬不溃,此先寒凉之过也。以十全大补汤加角针、苍术、丹皮四剂,坚硬渐软;又以透脓散二服,脓熟针之,以前汤倍参、 、归、术,月余而敛。 一男子暑月患此,自为内毒。外用老鸦藤捣烂敷之,每日续饮凉水十余碗,如此三日,疮毒内陷,患上平塌冰冷,口噤不言,六脉虚细如丝,辞不可治,至夜而死。又一人冬月患此,外用四黄散凉水调敷,内服败毒凉药,毒亦内陷,烦躁口干,鼻 气急,患上平塌,原头存一空孔,无水无脓。予曰∶疮毒已陷,定不可治。复请别医,俱曰无事,予曰∶臀居小腹之后,肌肉顽浓,毒既到此,必须内托为脓,溃后最易收敛;今已内外寒凉毒既内入,岂能再出。众医强投内消解毒、定燥除烦之药,终至不应,半月而死。 □ 活血散瘀汤 活血散瘀汤枳壳 芎归苏木红花 连翘花粉防风大黄赤芍一齐加 治臀痈初起,红赤肿痛,坠重如石及大便秘涩。 川芎 当归 防风 赤芍 苏木 连翘 天花粉 皂角针 红花 黄芩 枳壳(各一钱) 大黄(二钱) 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便通者,去大黄乳香。 黄 内托散 黄 内托散堪夸 山甲芎归皂刺加 金银花甘草节 臀痈诸肿乐无涯 治臀痈已成,服前药势定者,欲其溃脓宜服之。 黄 (二钱) 当归 川芎 金银花 皂角针 穿山甲 甘草节(各一钱) 水二钟,煎八分,入酒一杯,食前服。 □ 内消沃雪汤 如意金黄散 人参败毒散 托里消毒散 透脓散(俱见肿疡门) 蟾酥条(见疔疮门) 十全大补汤(见溃疡门)

返回目录 >> 《外科正宗》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