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外科正宗

> 卷之三下部痈毒门 悬痈论第三十四

悬痈论第三十四

夫悬痈者,乃三阴亏损、湿热结聚而成。此穴在于谷道之前,阴器之后,又谓海底穴也。初生状如莲子,少痒多痛,日久渐如桃李,赤肿 痛,欲溃为脓,破后轻则成漏,重则沥尽气血变为痨瘵不起者多矣。初起时元气壮实,宜用九龙丹泻去病根;稍虚者内消沃雪汤利去湿热;亦有可消者,十中三、四。如十余日后,肿势已成,不得内消,宜托里消毒散加山甲、皂角刺,服之自破。如肿高光亮,脓熟不破头者,用针急破之,秽脓一出,其患易安。如脓出之后,朝以六味地黄丸、午以十全大补汤加牡丹皮泽泻温补滋阴。又有浓味膏粱气体壮实者,初服龙胆泻肝汤,溃服滋阴八味汤以清蕴热。体瘦房劳气血虚弱者,初服八珍汤加泽泻、制甘草,溃后十全大补汤加牡丹皮、熟附子。脾弱者,补中益气汤以滋化源。日久成漏者,国老膏化汤吞服蜡矾丸。首尾误服寒凉,损胃伤脾,冰凝气血,以致患孔渐开,秽脓不止者,亦定变成虚羸痨瘵,终为难愈。 □ 初起如松子,渐大若梅李,红赤肿痛,光亮发热者轻。已成高肿作痛,根脚不散,皮薄易破,脓成胀痛者易。已溃脓稠而黄,气味不臭, 痛亦消,痛止作痒者顺。初起色紫坚硬,根脚漫肿,痛连臀膝,二便不利者重。已成肿如黄瓜,紫斑腐烂,秽水无脓,痛甚气急者难。已溃秽脓不绝,疮口开张,肉不红活,虚热食少者逆。 □ 初起寒热如疟,喜复衣被,口干好饮热汤,宜当发散。已成 热作痈,内热口干喜冷,大便秘涩者,微利之。日久内脓已成,不破头而胀痛者,急针之,法当补托。溃后脓水清稀,虚热不退,肿痛不消者,宜滋阴健脾。疮口不敛,饮食减少,余肿不消,新肉不生,峻补脾胃。 □ 一男子结肿四日,作痒微痛。以九龙丹一服,利五、六次,其肿渐消;又以四物汤加花粉、黄柏知母而愈。 一男子患此十余日, 肿作痛,至晚发热尤甚,又兼小水不利。以龙胆泻肝汤二服,小水稍通,微痛不止,此欲作脓,以托里消毒散加穿山甲皂角刺泽泻,二服而脓出,又以十全大补汤服之月余而敛。 一男子患此肿甚胀痛,此内脓已成。即针之,出臭脓碗许,疼痛顿减;以十全大补汤十余服而饮食渐进,痛亦消,惟疮口原溃之甚,不易完合,间用制甘草吞蜡矾丸,外以附子饼灸之,调理三月而愈。 一男子素有痰火,久服降下之药,致此结肿疼痛,脉细而数,此阴虚湿热流注而成,溃后必难收敛,辞不治。后果出臭脓,不禁日渐开大,发热不止,饮食不进,强以温中健脾、补托气血药,终至不应而殁。 □ 滋阴八物汤 滋阴八物汤生地 赤芍丹皮花粉归 甘草川芎泽泻等 灯心为引效堪推 治悬痈初起,状如莲子,红赤渐肿,悠悠作痛者。 川芎 当归 赤芍 生地 牡丹皮 天花粉 甘草节(各一钱) 泽泻(五分) 大黄(便秘加,蜜炒,一钱) 水二钟,灯心二十根,煎八分,食前服。 炙粉草膏 炙粉草膏药二般 当归甘草效常堪 制度熬膏好酒服 悬痈肿痛尽成欢 治悬痈已成,服药不得内消者服之,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溃,既溃者即敛,此治悬痈良药也。 大粉草四两,用长流水浸透,炭火上炙干,再浸再炙,如此三度,切片,甘草三两,当归身三两,水三碗,慢火煎至稠膏,去渣再煎,稠浓为度。每日三钱,无灰好热酒一大杯,化膏空心服之最妙。 还元保真汤 还元保真汤四物 参苓丹皮并白术 甘草黄 枸杞同 附子肉桂泽泻入 治悬痈已溃,疮口开张,脓水淋漓,不能收敛者。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白术 茯苓 人参 黄 (各一钱) 牡丹皮 枸杞子(各八分) 甘草(炙)熟附子(各五分) 肉桂 泽泻(各三分) 水二钟,煨姜三片,大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滋阴九宝饮 滋阴九宝饮芎归 白芍黄连生地随 花粉知母黄柏 大黄煎服效堪题 治悬痈浓味膏粱、蕴热结肿,小水涩滞,大便秘结,内热口干,烦渴饮冷,及六脉沉实有力者服。 川芎 当归 白芍 生地 黄连 天花粉 知母 黄柏 大黄(蜜水拌炒,各二钱) 水二钟,煎八分,空心服。 □ 托里消毒散(见肿疡门) 肾气丸(见肺痈门) 十全大补汤 八珍汤 补中益气汤 四物汤(俱见溃疡门) 内消沃雪汤 蜡矾丸(见肿疡门) 九龙丹(见鱼口门) 龙胆泻肝汤(见下疳门) 附子饼(见附骨疽门)

返回目录 >> 《外科正宗》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