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乳岩

乳岩初结核隐疼,肝脾两损气郁凝,核无红热身寒热,速灸养血免患攻。耽延续发如堆栗,坚硬岩形引腋胸,顶透紫光先腐烂,时流污水日增疼。溃后翻花怒出血,即成败证药不灵。 【注】此证由肝、脾两伤,气郁凝结而成。自乳中结核起,初如枣栗,渐如棋子,无红无热,有时隐痛。速宜外用灸法,内服养血之剂,以免内攻。若年深日久,即潮热恶寒,始觉大痛,牵引胸腋,肿如覆碗坚硬,形如堆栗,高凸如岩,顶透紫色光亮,肉含血丝,先腐后溃,污水时津,有时涌冒臭血,腐烂深如岩壑,翻花突如泛莲,疼痛连心。若复因急怒,暴流鲜血,根肿愈坚,期时五脏俱衰,即成败证,百无一救;若患者果能清心涤虑,静养调理,庶可施治。初宜服神效栝蒌散,次宜清肝解郁汤,外贴季芝鲫鱼膏,其核或可望消。若反复不应者,疮势已成,不可过用克伐峻剂,致损胃气,即用香贝养荣汤。或心烦不寐者,宜服归脾汤;潮热恶寒者,宜服逍遥散,稍可苟延岁月。如得此证者,于肿核初起,即加医治,宜用豆粒大艾壮,当顶灸七壮,次日起 ,挑破,用三棱针刺入五六分,插入冰螺散捻子,外用纸封糊,至十余日其核自落,外贴绛珠膏、生肌玉红膏,内服舒肝、养血、理脾之剂,生肌敛口自愈。 乳岩图(图缺) 季芝鲫鱼膏 活鲫鱼肉 鲜山药(去皮,各等分) 上共捣如泥,加麝香少许,涂核上,觉痒极,勿搔动,隔衣轻轻揉之,七日一换,旋涂即消。 【方歌】鲫鱼膏贴乳岩疾,肿如覆碗似堆栗,山药同研加麝香,涂于患处七日易。 冰螺捻 砂(二分) 大田螺(去壳,线穿晒干,五枚) 冰片(一分) 白砒(即人言。面裹煨熟,去面用砒,一钱二分) 将螺肉切片,同白砒研末,再加 片同碾细,以稠米糊,搓成捻子,瓷罐密收。用时将捻插入针孔,外用纸糊封,贴核上勿动,十日后四边裂缝,其核自落。 【方歌】冰螺捻消诸核 , 砂螺肉煨白砒,再加冰片米糊捻,乳岩坚硬用之宜。 神效栝蒌散(见乳劳) 香贝养荣汤(见项部上石疽) 清肝解郁汤 归脾汤(俱见乳中结核) 逍遥散(见背部上搭手) 绎珠膏 生肌玉红膏(俱见溃疡门)

返回目录 >> 《外科心法要诀》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