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外科理例

> 卷六 杖疮血热作痛一百二十七

杖疮血热作痛一百二十七

胸膈胀满宜行血。老弱者宜行气活血。更饮童便酒。肠痛者宜下血。血去多而烦躁者补血。如不应。独参汤。(四五)瘀肉不溃。或溃而不敛。宜大补气血。 一人杖疮。瘀肉不腐。乃大补之。渐腐。更以托里健脾药而愈。(此凭症也。) 一人风入杖疮。牙关紧急。以玉真散一服少愈。再服而安。 一官谏南巡受杖。瘀血已散。坏肉不溃。用托里药稍溃。脓清。此血气虚也。非大剂参、不能补彼恐腹满。予强之。饮食稍思。遂加大补。肉溃脓稠而愈。(此凭症也。) 一尝治。被杖数人。皆先散。其瘀血渐用排脓托里之药。俱愈。 夫叫号伤气。忍痛气血虚明矣。况脾主肌肉。脾气受伤。饮食必减。血一冰则肌肉不生故必理脾脾健肉自生。非参、术、归、 之类培养脾土。则肌肉何由而生。 又须分人虚实。及有无瘀血。盖打扑坠堕。皮肉不破。肚腹作疼者。必有瘀血在内。宜复元活血汤(三三)攻之。老弱者。加桃仁红花穿山甲。补而行之。 若血去多而或烦躁。此血虚也。宜独参汤补之。(四五) 有打扑坠堕稍轻。别无瘀血等症。但只痛不止者。惟和气血。调经脉。其痛自止。更以养气血健脾胃。无有不效。 亦有痛伤胃气作呕。或不饮食。以四君子加藿香砂仁当归治之。若有瘀血。不先消散。而加补剂。则成实实之祸。设无瘀血。妄行攻利。则致虚虚之祸矣。 一人因杖臀膝俱溃。脓瘀未出。时发昏愦。此脓毒内作也。急开之。昏愦愈盛。此虚也八珍汤(十四)一服少可。数服死肉自溃。顿取之。用猪蹄汤洗净。以神效当归膏涂贴。再服十全大补汤。两月而愈。若更投破血之剂。危矣。(此凭症也。) 大抵杖疮。皆瘀血为患。宜速治疗。浅者砭之。深者刺之。更以活血流气药治之。内溃之。有腐肉取之。以壮胃生血药托之。可保无危。 有伤筋骨而作痛者。以没药降圣丹治之。若牙关紧急。或腰背反张者。以玉真散治之。并效。 杖疮热血作痛。凉血去瘀血为先。须下鸡鸣散之类。 黄柏地黄 紫金皮 皆要药。 膏药 紫金皮地黄 黄柏 乳香 没药 大黄之类 又方 大黄 黄柏为末。生地汁调敷。干则易。 又方 野苎根嫩者。不拘多少。洗净。同盐擂敷。伤重多用盐。效。 尝见覆车压伤者。七人仆地呻吟。一人未苏。俱令以热童便灌之。皆得无事。又曾被重伤。瞀闷。良久复苏。胸满如筑。气息不通。随饮热童便一碗。胸宽气利。惟小腹作痛。与复元活血汤(三三)一剂。便血数升许。痛肿悉退。更服养血气药而痊。 大凡损伤。不问壮弱。有无瘀血。俱宜热童便以酒佐之。推陈致新。其功甚大。 若胁或作痛。或发热烦躁。口干喜冷。饮热童便一瓯。胜服他药。他药虽亦取效。但有无瘀血。不能尽识。反致误人。惟童便不动脏腑。不伤血气。闻操军或坠马伤者。服之亦佳。又凡肿痛。或伤损者。以葱捣烂热罨之。尤妙。本草云。葱治伤损。 一人坠马伤头并臂。取葱捣烂。炒热罨患处。以热手熨之。服没药降圣丹(百六)而愈。 一人误伤去小指一节。牙关紧急。腰背反张。人事不知。用玉真散、(百二三)青州白丸(百八)各一服。未应。此亦药力不能及也。急用蒜捣烂裹患指。以艾灸之。良久觉痛。仍以白丸子一服。及托里散数服而愈。 夫四肢受患。风邪所袭。遏绝经络者。古人所制淋渍贴 镰刺等法。正为通经络。导引

返回目录 >> 《外科理例》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